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东省淄川中学2017届高三过程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5)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2-02 16:34
参考答案
1. D      2. A     3.C  
4.B解析:A项三个并列的分句之间没有任何停顿,两个分号应改为逗号;C.括号应紧接“六气”之后,括号外的句号改为分号;D.书名号应改为引号,因它不是书刊影视的名称;。   
5. D  解析:A项成分残缺,“学习成果”后加“的评价系统”;B项主谓搭配不当,删除“问题”或变“成熟”为“解决”; C项偷换主语,应在“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前后加上“在……上”;
6. 【答案】A  【解析】A项“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有误,原文是“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侧重的是说篇幅上,思想上还是有联系系统的。
7.【答案】B 【解析】B项“只有聪明的读者才能发掘出诗的言外之意和书的行间之意”并不成立,作者引用“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说明正是中国哲学家把自己丰富的思想寄予在精炼简短语言中,读者才可能读出新意来。
8. 【答案】D  【解析】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但并不意味着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原文也无此表述,由后文“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也可看出D项表述的不妥。
9.B(速:招致)
10.B(A介词,在……方面/介词,对于;B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C介词,被/介词,替、给;D介词,用、拿/连词,因为)
11.C(理解文意,把握句子的主干成分,注意官职名称)
12.B(李郃不是“希望辞官回乡”,而是希望朝廷收回自己的官职,将其授予刘蕡)                
四、(24分)
13. (1)我确实没有才能,现在赶上陛下征求错误缺失,咨询治国良策,我怎敢不把想法全说出来?(3分,关键点:佞、过阙、嘉、悉、以言的后置等)
(2)希望陛下稍加宽容,不让圣朝时有因正直的言论而遭杀戮的人,这就是天下人的大幸了。(3分,关键点:伏惟、谠言,……也句式等)
(3)况且我陈述的对策,远远比不上刘蕡,我内心怀着羞耻,就算自认为是贤良的人,能不怕别人的闲话吗!(5分,关键点:甚、愧耻、奈……何等)
14. (1)【答案】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心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2) 【答案】上片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在无奈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因景生情,情景交融。
15.(1)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6.【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提炼重要信息以及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能力。概括时要注意关键词语,评价是要全面、得体,如分号前后的内容“隐士”“忠臣”,语段是叙与评结合,最近人情才会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和忠臣。
17. 【答案】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内容完整,给1分;归属得当,给1分;表述准确,给1分;语言连贯,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扩展语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一要审清试题要求,即根据初步构思框架构思一段话;二是充分利用试题材料,将其体现在语段中;三是注意准确、连贯的要求。图片中的瑶族村三日行考察重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去前的“准备”——查阅资料了解瑶族的情况和准备好考察行装;二是到达之后的“实施”过程——四处参观、进行访谈、举行联谊活动和写好考察日记。将这些信息有条理地连贯起来即可。
18.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这个句子是对“总结”这种实用文体下定义,根据下定义的语言表达规则,必然是“总结是„„的书面材料”,于是第一个短句形成;再根据书面材料的属性来看,一是时间性“经过一段工作之后进行的”,一是目的性“为了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于是又可形成两个短句。长句变为短句,其关键在于提取句子主干,理清句内层次。 
 答案(示例):①总结是为指导今后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②它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的。③目的是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道理,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参考答案】
19.(4分)乞丐们总是在城市的马路边等公共场所,借助“把贫穷和孱弱表面化”,“瘫软地体现出来”,从而达到让他人在这之后给予施舍的效果。这样做,于城市而言是破坏形象的事情。作者这么说,表达了她对此做法的否定态度。
20.(4分) 划线部分写出了乞丐的贫穷、病态和孱弱;呼应上文所写的对乞丐的畏而避之的态度;同时也引起下文,为朋友的举动及作者的议论张本。
21.(4分)①朋友认为老乞丐阻碍了交通,使得人们不得不绕道;②朋友不能判断出老乞丐是否真的贫病无依,难以自食其力;③朋友从不在马路边施舍,她认为那不是仁慈,而是愚蠢;④朋友反感那种轻易地以头触地、不尊重自我的做法,认为那样做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逼迫,如果施舍则是助长这种不良之风,与自己善良的愿望相悖。
22.(6分)赞同:①街头乞讨的确影响城市形象②对路人造成心理上的压迫和威胁③不能真正达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的效果④给不法分子利用行乞骗钱留下可能。
否定:①救苦救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漠视苦难的人内心无法坦然②不到万不得已一般人不会放下人格沿街乞讨③城市形象应该在人人有饭吃,有难人人帮上,而不是为了表面形象而回避乞丐存在的事实④我们国家的民政救助体系不够完善,有的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又找不到出路时只能乞讨。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蕡,字去华,是幽州昌平人。通晓《春秋》,能讲古代兴盛衰亡的旧事,在谋略方面深沉稳健,有救世的远大心志。考中进士科。元和以后,法律纲纪松驰变化,神策军(负责保卫京城和宫廷的军队)中尉王守澄犯有弑君之罪,经历两个皇帝不能诛讨,天下人因此愤怒。文宗即位,想要洗刷元和旧耻。当时宦官掌握禁军,在外胁迫群臣,对内牵制轻慢天子。刘蕡常常为此痛心疾首。
太和二年,推举考贤良方正来直言进谏。皇上召引诸儒一百多人在殿廷,策问说:“你们这些大夫都能通晓古今,一定能规谏治国的缺失,辨明政事的弊病。何种措施可革除已有弊病?何种恩泽应施惠百姓?如何整治可以接近古代治世社会?用什么法则能让国家充满祥瑞之气?推寻它的本源,逐条回答,朕将亲自阅览。”
刘蕡回答说:“臣确实没有才能(不才),现在正赶上陛下征求错误过失,咨询治国良策,我怎敢不把全部想法说出来?至于皇上的顾虑,当前的禁忌,权幸(有权势而得到帝王宠爱的奸佞之人)的好恶,有关部门的取舍,臣愚昧不知。希望陛下稍加宽容,不让圣朝时有因正直的言论而遭杀戮的人,这就是天下人的大幸了。”对策六千字,直斥权臣宦官,陈说兴利除弊的方法,言辞气势慷慨。士人读他的文辞,感动流泪。当时,考策官冯宿、贾餗、庞严见到刘蕡的对策嗟叹佩服,认为超过古代晁错、董仲舒,但怕宦官忿怨,不敢录取他。
当时,被录用的有二十三人,所陈述的都是琐碎平常的事情,都得到好的官职。河南府参军事李郃说:“刘蕡被逐而我被留下,我脸皮何其厚啊!”就上书说:“因为陛下仁圣,近臣所以没有陷害忠良的图谋;因为宗庙威严,所以近臣没有招致败亡的祸害。拿事实来验证,直言有什么可怕的?况且陛下用直言征召天下的士人,刘蕡用直言应对陛下的询问,即使有直言不避讳的地方也应该宽容,即使说得过头也应该奖勉。记载在史书上,照耀千古!况且我陈述的对策,远远比不上刘蕡,我内心怀着羞耻,就算自认为是贤良的人,能不怕别人的闲话吗!请求收回授给我的官职,用来表彰刘蕡的正直。臣逃脱得过且过的惭愧,朝廷有公正之路,陛下免除天下人怀疑,难道不好吗!”皇帝不采纳。
刘蕡对策以后七年,令狐楚、牛僧孺任山南东西道节度使时,都上表举荐刘蕡在幕府任职,拜授秘书郎,用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他,然而宦官深恨刘蕡,诬陷他有罪,贬任柳州司户参军,去世。
起初,文宗恭谨谦逊谋求安定,有志铲除凶人,然而懦弱且不明智,臣下怕惹祸而不敢说。所以刘蕡在对策中引证守门人杀死吴子,暗中支持文宗下决心。皇帝模棱两可,不敢作主。贾餗与王涯、李训、舒元舆任宰相,计谋失败,都被宦官灭族,而宦官更加骄横,文宗因忧愁而崩逝。
到昭宗即位,左拾遗罗衮上言说:“刘蕡在太和年间,宦官开始炽盛,因为直言对策,于是遭到贬谪驱逐,身死异乡。至今六十余年,正人义士切齿流泪。等到陛下幽禁东内,逼幸西州,王室几近丧亡。假使早采用刘蕡的对策,就能防微杜渐,可以消灭叛逆,怎能使忧伤多难,远及于圣世耶!”皇上感悟,追赠刘蕡左谏议大夫,寻访他的子孙拜授官职。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