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2-02 16:14
语文答案
一、
1.C 解析:C项,见第③段最后一句。A项,张冠李戴,信息源于第②段最后一句,原文是“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 B项,扩大范围,信息源于第②段最后一句,原文说的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D项,见最后一段第一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
2.C 解析:C项,引用北岛的诗句,印证的是“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
3.B 解析:B项,信息源于第④段 ,概括无误。A项,“现代人”错误,见第②段第二句,“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C项,“乡愁则产生于一种空间上的距离”不全面,见第③段第一句,“也是一种心理距离”;D项,“不能被视为一种向后看、消极的怀旧”错,见第⑤段第一句,“不能简单地……”。
二、
4.D
5.B“指天子或大臣出行”错,巡狩仅可指天子出行。
6.C“长孙嵩因此被调任太尉”错,原文为“寻迁太尉”,即不久后调任太尉,调官与他的力谏存在时间差,不能确定调官原因即其力谏。
7.(1)昭成帝末年,各部落背叛作乱,苻坚派刘库仁代掌国中事务,长孙嵩与元他等率领部队归附刘库仁。(“乖乱”“摄”“归”各1分,大意2分)
   (2)从此,皇帝征伐,长孙嵩凭借元老身份多留守京城,坐在朝堂,决断刑罚诉讼。(“舆驾”“平断”“刑狱”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长孙嵩,代人,太祖赐名焉。父亲仁,昭成年时为南部大人。嵩宽厚文雅有气量,十四岁的时候就能代替父亲统领军队。昭成末年,诸部起兵作乱,苻坚派刘库仁管理国事,长孙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附他。晋将刘裕之攻打姚泓,太宗授予长孙嵩符节,让他督管山东的各项军务,传旨让他们到平原,沿着河的北岸,排列军驻扎于于畔城。北魏军队多次失利。太宗传诏借道路给刘裕让晋大军通过,刘裕在船上看到了长孙嵩的营帐,派人赠送给他江南的食物和酒,长孙嵩全部送到了京师。太宗下诏用厚礼回赠刘裕。又传令选拔精兵做好战斗准备,如果刘裕向西通过,便率领精锐部队向南从彭沛出击,如不时过,但率领军队跟随他。刘裕到了崤陕之间,一定会与与姚泓对峙,必定会一死一伤,士兵非常疲惫。等到了秋天,慢慢的找机会攻打他,那么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取刘裕的性命了。于是叔孙建等沿着河到达洛。就进入了关中。长孙嵩与叔孙建等人从成皋向南渡河,晋各处屯戍的军队看见北魏的军队都奔逃溃败,裕攻克了长安,长孙嵩才率领军队回朝。太宗病重卧床,问长孙嵩后事安排。长孙嵩说:“立长子顺理成章,以德行来选拔储君使人臣服。现在长皇子贤能且是嫡子,是天命所归的君王,请求立为储君。”于是在宫中定下大计。下诏世祖临朝监国,嵩担任左辅。世祖即位后,进长孙爵北平王,司州中正。世祖诏问公卿:赫连、蠕蠕先征讨哪一个?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人说:“赫连居偏远的地方,不能成为我们的祸患,蠕蠕世代扰乱边境,应该先讨伐大檀。打败了他们就没收他们的牛羊等产业,足够来使国库充实;追赶不上就在阴山打猎,多杀禽兽获取皮肉筋角,来充实军粮军备,亦胜过攻破一个小小赫连的收获。”太常崔浩说:“大檀迁移起来像鸟儿飞逝一样,(派小部队)快速追赶则我们的力量不能够持久,派大批军队去追赶却又(因辎重过多)不可能追的上。赫连屈丐,土地方圆不千里罢了,他的刑罚残暴,已经被人神所弃,应该先讨伐它。”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定冯跋。世祖默然不发表意见,随后西去巡狩。后听说屈丐死,关中大乱,商议想要征它。嵩等人说:“他们如果坚守城池不出战,用守城的安闲代替出战奔袭的劳顿,大檀听说我们出兵去讨伐赫连,就会趁我们国内空虚来进犯,攻打赫连是危险的做法。”帝于是向天师寇谦之询问这件事的吉凶之兆,谦之劝世祖出兵攻伐。杜超之也赞成这件事,崔浩又进言西伐的益处。嵩等人坚持进谏认为不可。世祖大怒,指责长孙嵩在官任上贪赃,使武士折辱他。不久调任太尉。又过了很长时间后,加封柱国大将军。从此以后,对外征伐的时候,长孙嵩都以元老的身份留在京城镇守,在朝堂之上,掌管刑罚判案之事。死时八十岁。谥号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8.对比(1分),将离家时的装束(风裘雪帽)和现在的景色(紫燕黄鹂)进行对比(1分),表现了时光的流逝,暗含离家已久,思念家乡之意(1分),触景生情,引出下面的人生感慨(1分),也为最后一联的写景抒情埋下伏笔。(1分)。
9.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隐居的愿望(2分);运用联想和想象(虚写),描写家乡夏日傍晚的景象,表达思乡之情;“三径”运用蒋诩的典故,表达了隐居的愿望;“乱蝉嘶罢柳阴阴”以景结情,表达对家乡的思念、隐居的愿望,含蓄蕴藉,余韵悠长。(答出两点给4分) 
10.(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