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1-29 08:50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A.儒家《易传•系辞上》主张思想文化的贯通,不是司马迁和班固这样认为;司马迁、班固只是认为诸子百家有相会通的特点。
2.C.会通“三教”的是朱熹和其他理学家,不是“新儒学”。
3.B.“儒、释、道‘三教’的会通影响了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错,由原文可知,《吕览》体现了儒、道的会通,魏晋玄学也体现了儒家与道家学说的会通,唐代及以后,才有佛学,也就是“释”的参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A    5.B 在古代,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6.D  “华州人李公直举兵谋反被杀”错,原文意思是华州人李公直因为京城被隔绝,谋划兴兵进京救援,京兆统军却称李公直占据华州造反。
7.(1)事情要推导它的本原,灾祸有它起始的基础,(国家的祸难)始于贼臣贪图贿赂,包容奸邪,接着又是因为两位元帅贪恋权力,巩固威势。(关键词奸、贿、缘各1分,大意2分)
(2)韩玉路过华州,被囚禁死在郡学,临终的时候在墙壁上写了两首诗,士人认为他是冤枉的。(关键词出、书、冤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韩玉,字温甫,他的祖先是相州人,曾祖父韩锡在金朝做官,以济南尹的身份辞官退休。韩玉在明昌五年考中经义、辞赋两科的进士,进入翰林院担任应奉,奉诏令一天写文章一百篇,一气呵成,不用修改。他又撰写《元勋传》,符合旨意,章宗感叹道:"功勋大臣何等幸运,有这个人为他们作传。"泰和年间,韩玉建议开掘通州潞水漕运河渠,)漕船载运货物直达京城c他晋升官职两级,被授予同知陕西东路转运使事一职。
大安三年,都城受围困。西夏军队接连攻陷邠州、泾州,陕西安抚司发文书让韩玉以凤翔总管判官的身份为都统府招募军士,十天时间招得一万人,与西夏军队作战,击败了他们,缴获牛马千余只。当时西夏军队五万人正围攻平凉,又和全军在北原开战,两夏人怀疑金的大军到了,当晚解围撤走。掌权的人嫉妒韩玉的功劳,快马奏报韩玉与西夏贼人有勾结,朝廷怀疑韩玉,派遣使者授予韩玉河平军节度副史一职,并暗中监督他的军队3
在此之前,华州人李公直因为京城被隔绝,谋划兴兵进京救援,而韩玉依仗他的军队可以调用,也想要做派兵救援王室的事,于是传送橄文给州郡说:"事情要推导它的本原,灾祸有它起始的基础,(国家的祸难)始于贼臣贪图贿赂,包容奸邪,接着又是因为两位元帅贪恋权力,巩固威势。"又说"携带干粮,安坐着耗费,耗尽百姓的脂膏血肉。抛弃武器逃散了又重新前来,耗尽国家的资财储蓄。谋取权力而观望形势,拖延岁月而守护妻子儿女。"又说"哪一个人不死呢?只因为有臣子必须这样做的原因。事情到了今天这种地步,怎么能忍心不顾念君主呢?不要说死了就是身后事,虚妄的名声一概听任史臣撰写。只是面对今天眼前的世事,有什么脸面居处在人世间呢?"李公直的军队出发有很多天了,将领中有违背盟约的人,国朝中有不顺从的人,就按照军法去加以处置。京兆统军便声称李公直占据华州反叛,派遣都统杨珪袭击攻取华州,于是李公直被处以极刑。李公直曾经写信约韩玉,韩玉预先并不知道,这封信就被安抚司获得,等到朝廷派遣使者监督韩玉的军队时,又怀疑韩玉参与了李公直的阴谋,就落实了他的罪名。韩玉路过华州,被囚禁死在郡学,临终的时候在墙壁上写了两首诗,士人认为他是冤枉的。
韩玉的儿子韩不疑,字居之。因为他父亲死于强加之罪,发誓不出来做官。珍藏他父亲临终时亲手写的书信:“此次前往幽冥之路,我的心胸光明坦荡,刚烈正直的气概,必定不会下沉,我儿不用担心。世道混乱,时运艰难,要努力保护自己,虽然阴间与人世不同,难远就见不到你吗?”读到这些话的人都很伤心。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①借景抒情。绿叶浓荫、石榴花初绽、鸟语蝉鸣,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盛夏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②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绿叶浓荫和红罗是静景也是色彩,鸟语蝉鸣是动景也是声音,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景色惹人喜爱。③比喻。一阵“骤雨过”,就像无数的珍珠杂乱地分撒而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雨的情态。(每点2分)
9.社会发生了沧桑巨变,作者感觉自己无能为力(1分),只有以“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来自我安慰(2分),暗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和元朝统治者的不满。(2分)(共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0.(1)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