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新乡市2016~2017学年高三模拟考试能力提升训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1-22 22:47
2016~2017学年(上)高三模拟考试
能力提升训练卷
语文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就会有官员致仕”理解有误,原文第4段的表述是“有时”,不是“也是”,也不一定“就会”。
2.【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因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理解和分析有误,原文第3段的表述是“把李靖树成知进退的楷模,赏赐绢帛千段、御马两匹,所有待遇不变”。
3.【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解析】“全凭皇帝好恶”的判断过于绝对,文中依据也不足。
4.【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扩大范围”。原文是“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C选项表述忽略了“早期文字”的范围。
5.【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曲解文意”。原文是“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并不是B选项提的“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6.【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解析】“说法绝对”。原文是“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C选项中“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有误。
7.【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曲解文意。“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生活想象”错,原文是“影响了中国人的族群认同与生活想象”。
8.【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理解有误,“既强调作家的生命体悟对创作的关键作用,又鲜明地突出文学与时代的内在关系”,是共有特点,刘勰与曹丕一脉相承,从本质上看基本一致。
9.【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解析】扩大范围,以偏概全。原文是“刚健、雄壮而又辞采华茂的诗风成为诗人自觉的追求”,而非“历朝历代的诗人的追求”。
10.【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析】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和结构进行判断。如“今率三年辄补外”中“补外”就是“补以外任”的意思,所以“外”的后面停顿,排除A、C;“无人在选”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所以在“无人”前停顿;“奈何始以材武择之”中“奈何”引领后面的内容,所以在“奈何”前停顿,排除B,选择D。
11.【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析】“填沟壑”是指死亡。
12.【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文意和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
【解析】程大昌亲笔致信催促,不是命令。
13.【答案】(1) 大昌上奏:“僧寺已经违法置办田产,又将赋税徭役移加给百姓,为什么要答应他们呢!”皇帝中止了命令。(“置”“移”“寝”各1分,大意2分)
(2)现在各方面审理案件依例打算赦免死罪,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信守法令,皇上审察可以赦免就赦免他。(“狱”“拟”“贷”各1分,大意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14.【答案】CD(C 虽言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 “虽言”、“定自”两个虚词却是重点,虽然梦为蝴蝶、忘怀自身,就可以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无奈自己绝对不是那个可以齐物我、一是非、在轻飘飘的达观世界中自适其志的庄周。通过反用典故;表明“愁”之无可消释。D“辅政尽忠”无中生有,此时梁已被灭;这里表达的是时光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
15.【答案】①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3分)②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乐琴书以消忧” 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3分)(每点3分,共6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16.【答案】BC(B是借喻,不是借代。C“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
17.【答案】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18.【答案】BC(B“视听结合”不是修辞手法。C这里的“愁”字是拟人的手法,通过写岸边峭壁被潮水拍打时生怕被冲垮,写出了潮水的气势。)(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
19.【答案】①最后一联,把钱塘江的滔天巨浪及其排山倒海的不凡气势,想象成是伍子胥充满遗恨的冤魂兴起的(2分)。②借以江潮的怒态象征伍子胥的“遗恨”之大之强(1分)。③表达了作者对伍子胥充满深深的同情、惋惜与慨叹(2分)。④深化了诗歌的思想主题(1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