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1-10 18:57
 2016-2017省六校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三语文答案
1、B  “是世界文明对话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范围扩大。原文为“公园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2、C  强加因果,“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最初是与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与“佛教进入中国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不存在因果关系。
3、A  “这种方式加速了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与融合”有误,属于无中生有。
4、B (A项原文为“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史学界”应为“岭南史学界”;C项并没有心理描写。D项原文为“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而选项“他却没有在日记中留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记录”,表述不当)
5、①引用了同时代的王力及刘节儿子等人对刘节的评价,从侧面烘托了传主形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引用传主自己的言论、介绍他的著作,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③叙写传主不同时期的真实经 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3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6、:①坚持信仰,保持独立的人格。“文革”期间,刘节遭受了非人待遇,他以平常心、宽恕心对待;艰难岁月中,以顽强的毅力,矢志不移,坚守人格和学问的纯净。②安贫乐道,保持乐观心态。离乱岁月里,他背井离乡,勉强度日,却能保持乐观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③治学严谨,不被传说迷惑,钻研,求真。他主张治学要求真、自信,也用一生践行著这一主张,对于学术,认真考据,不为政治风浪左右。(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给4分,答出3点给5分)
7、(1)(4分)A、D(A项不准确,白忠孝二次到来不排除是日本人的唆使;而且,他如果能说服师兄王仁甫,在日本人面前也好交差。D项错,“因为他知道宫本的死是师兄传授的针法导致的,自己不想邀功。”错,应该是白忠孝因为自己曾经帮过日本人办事不光彩,担心游击队知道。每1项2分)
8、(4分)①医术高超。为伤员治病时,王仁甫运用银针为其片刻止血,又很快将其伤骨复位,显示了他高超的医术;就连宫本一郎也久闻王仁甫神针大名。②沉着冷静。从容镇静地完成了对游击队伤员的救治;宫本初到医心堂时,王仁甫正从容地捻着银针赏看,对侵略者的淫威毫不畏惧,显得沉着冷静。③大智大勇。王仁甫设计通过教授白忠孝针灸之术,巧借其手除掉日军指挥官宫本一郎,体现了他的智慧与勇气。④正义爱国。王仁甫不顾身家性命而救治游击队伤员,保护民族医学而拒绝与日本人合作,体现了其正义爱国的一面。⑤包容大度。师弟白忠孝省悟改正后,便不计他帮助日军之前嫌,教授其神针绝技。(任意答出4点即可,答出1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9、(6分)“医心”有两层含义:①医者之心(1分)。医者既要有伤者必救的仁爱之心,更要有恪守正道的崇高人格。王仁甫秉承先师教诲,不顾个人安危,帮助抗日武装救治伤员(1分);他捍卫民族医学的尊严,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设计除掉日军指挥官,都体现了其守正爱国的情怀(1分)。②医治人心。(1分)医生既要善于医治患者的身体疾病,更要疗救世人的精神。王仁甫医术精湛,救死扶伤,始终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1分);他用针灸之法,拯救了白忠孝这个误入歧途的人,帮助他重新做人,回归正道,体现了疗救精神的真谛。(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10、A(根据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来断句。)
11、C(“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不正确,也有带有批判性质的谥号。)
12、D(卢渊推辞豫州刺史之位,是因为母亲年老,而非去世。)
13、(1)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关键词“及”、“恨”、“介怀”各1分,句意2分。)
(2)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关键词“无”、“御物”、“民和”各1分,句意2分。)
【文言 文参考译文】
卢渊性情温和文雅,清心寡欲,有祖父和父亲的风范,崇尚学业,家庭和睦。他继承了侯爵爵位,官拜主客令,典属国(主管外交事务的官职)。升为秘书令、始平王(元勰)的老师。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供职黄门侍郎,叉升职兼任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这时,高祖将要册立冯氏为后,将召集朝臣商议这件事。高祖先对卢渊说:“你心里认为这件事怎么样?”卢渊回答说:“这件事自古以来都很慎重,依照我的想法,应该择日卜问。”高祖说:“册立先皇后的侄女,我意已决。”卢渊说:“虽然奉命如此,但是我心中确实有想法。”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
等到高祖南征的时候,赵郡王元干督管关右各路的军事,下诏封卢渊持节领军,安南将军为副将,统帅士兵七万人准备从子午谷出兵,不久,由于萧赜死了,停止进军。此时泾州的羌人叛乱,攻城掠地,卢渊率六千步兵、骑兵,号称三万,缓缓地进军.不到三十天,叛贼们都逃散了,投降的有数万人,卢渊只将叛贼头目斩首,其余的都不问罪受诏命兼任侍中。当初,卢渊十四岁时.曾到长安。将要回来时,为他饯行的有五十多人,在渭水北边分别。有看相的扶风人王伯达说:“各位都不如这卢渊,虽然他的官位与实际不符,但德行声誉特别高,名望超过宰相。二十多年后,必当掌控关右地区,希望不要忘了我们。”此次关右之行,看相的已经年过八十,到军门求见,与卢渊叙说一生经历。不久,卢渊被任命为仪曹尚书。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给卢渊降职,凭借王师的身份担任守常侍、尚书,罚一年的常侍俸禄。不久被授予豫州刺史,卢渊以母亲年纪大了为由坚决推辞。
不久卢渊母亲去世,高祖派遣使者到卢宅宣旨慰问。守丧期满,兼任太尉长史。高祖南征,又兼任彭城王中军府长史。不久又兼任徐州京兆王元愉的长史,皇帝赏赐他一百匹绢,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由卢渊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叛乱投敌,卢渊察觉到此事苗头,秘密地命令各处边将,暗中防备这件事。卢渊多次上表报告朝廷,朝廷没有采纳。沈陵果然杀了副将,胁迫宿州豫州的军队叛逃。沿淮一带各边关,由于事先有准备得以保全。沈陵在边关多年,私下结交的范围很广,两州的人心,都被他煽动蛊惑。沈陵的余党,很多被逮捕押送过来,卢渊都加以抚慰赦免,只将罪行归于沈陵一人,由此人心才安定下来。
景明初年,被授予秘书监,二年死于任上,享年四十八岁,追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恢复原来的爵位固安伯,谥号为懿。
14、A D(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5分)
15、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稍有些失落的心情(2分)。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1分),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1分)。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2分)
16、(1)学不可以已(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每空1分)
17、B
18、D(A不合逻辑。“近年来”和“将”在时态上存在矛盾;B不合逻辑。“媒体和报纸、电视台”属于大小概念并列。C双重否定中少了一个否定词,应将“都”改为“不”或将“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
19、B
20、示例:①但气候变暖是不是因为“温室效应”呢②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温室效应”
③从而改善环境,造福人类(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
21、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学校将组织国庆杭州七日游活动,要求参加者做好前期准备;到杭州的主要活动有参观游览高校、博物馆和风景区。
22、写作指导:材料中的“向后看”可以理解为生活中要善于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懂得生活的合理内涵。“向前看”是指要看到希望,要有憧憬和追求,要奋斗要努力拼搏,或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
须将“向前看”和“向后看”结合起来作文,可以有所侧重,但必须提及另一点,应辩证谈二者关系。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