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 . A 2 . D 3 . C 4 .BE 5 .①能坚强面对困难,虽是寡妇却咬牙撑起一片天; ②为人随和,与“太奶奶”初识,两人交流谈心,并开始了人情交往; ③淳朴良善,嫁女儿,不图彩礼 ,只求女儿能嫁一个憨厚的人; ④吃苦耐劳,冰寒天气里也要冒险过河挖菜根。 6.① “野马脊”是故事的线索,通过它,故事中的人物有了关联,故事情节也得以推动发展。 ②“野马脊”,是特定困难历史时期的存在,它见证了运河那边人们生活的困苦。 ③揭示了主题,歌颂了艰苦岁月的劳动人民能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美好品质。 ④它能触动人们悲怆的情思,启示人们知晓过去的困苦,珍惜粮食,珍惜今天的生活。 7 .DE 8 .①回国讲学,在南开大学建立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交一半退休金用来奖励师生;②在东西方普及古典诗词,使中国古典诗词“再生”;③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人才,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要贡献。(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9 .①历尽艰辛,不改初心。无论经历怎样的生活磨难,始终保持对古典诗词的热爱;②放低姿态,传播文化。做了很多清高学者不愿做的事;③投身教育,立足讲坛。以瘦弱的身躯,九十岁的高龄仍承担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④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无论是在哈佛做研究还是温哥华授课,始终勤勤恳恳;⑤热爱国家,捐助科研。每年回国讲学,创办研究所并捐出一半退休金。(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8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10 .C 11 .B 12 .D 13 .(1)大学士李贤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结束,奉皇上诏命回朝。罗伦拜访了李贤,并对李贤不在家守丧的做法进行劝阻,(李贤)没有理睬。 ( 译出大意给2分;“奔丧”“沮”“听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因为金牛山人迹罕至,罗伦就在山上建了房屋、著书立说,各处来跟他学习的人很多。 ( 译出大意给2分;“以”“其中”“四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 .AD 15 .全词抒发了词人自感虚度年华、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的痛楚之情。“冉冉”句感慨年华已逝,虚度此生。“水满”“何处”二句,用汀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结尾二句,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 16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驾一叶之扁舟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17 .B 18 .A 19 .B 20 .①所显示的是制度的恶劣 ②就是对所有人的侮辱 ③我们要警惕制度 21 .(答案不唯一) 【示例】高考后以某某负总责,全班共分2大组,每组一选出一组长负责该组,每组又分三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全员参与,每个小组到一个地方开展送教送乐活动。 【解析】解题时先由左往右,把构思思路看清楚,其框架描绘的是活动由概括到细致的一个分工过程,然后由下到上看,分别对组内的活动作了具体安排,结合以上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即可。 22 . 写作略 附: 参考译文: 罗伦,字蠡正,吉安永丰人。家里穷以砍柴放牧为生,他随身带着书诵读,从不间断。等到入学成为诸生的时候,立志钻研圣贤之学,曾说:“科举考试并不能毁坏人,人自我毁坏罢了。”知府张瑄可怜他贫困,用粟米周济他,罗伦感谢而不肯接受。为父母服丧,过了两周年,举行大祥祭礼后,才开始吃盐和奶酪。 成化二年,罗伦参加廷试,做对策一万多字。径直痛斥时弊,名声震动京城。被选为进士第一,授官翰林修撰。过了两个月,大学士李贤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结束,奉皇上诏命回朝。罗伦拜访了李贤,并对李贤不在家守丧的做法进行劝阻,李贤没有理睬。罗伦于是上奏疏说:“臣私下认为李贤是大臣,朝廷把服丧期未满的大臣召还任职是大事,纲常风化都与之相关联,不可以不慎重。根据礼法,做儿子的有父母的丧事,君主三年内不去他家门呼唤。愿陛下依自己的本心做作出判断,允许李贤回家服丧。朝廷礼仪端正,那么天下就上下一心,大臣守法制则群臣就会仿效,人伦由此昌明,而风俗也由此淳厚了。”奏章送进内宫,罗伦被贬为福建市舶司副提举。御史陈选上疏相救,没有回复。御史杨琅又为他申辩,想解救他,皇上严厉地斥责了杨琅。尚书王翱用宋朝文彦博就唐介的史事暗示李贤出面替罗伦解围。李贤说:“潞公收买恩义,把怨气归咎给朝廷,我不可以效仿他。”罗伦来到泉州的那天,官员率领许多儒生跟随罗伦(学习)。罗伦在公务之余聚集学生收授徒弟,在城北的净真观讲授理学。当时巡抚御史朱贤上奏朝廷,请求将福建市(泉州)舶司迁移到福州的柏衙,朝廷同意了这件事。提举罗伦说:“衙门的设立应该设在他应在的位置上,迁移也应有它的年限。因为柏衙地处偏僻简陋,不是可以设立的地方;福建市舶司年限没有到,不是迁移的时候。”于是停止了这件事。成化三年,李贤去世。第二年,因为学士商辂进言,朝廷召还罗伦,恢复原职,但改在南京任官。过了两年,因为患病还乡,就此不在出任官职。因为金牛山人迹罕至,罗伦就在山上建了房屋、著书立说,各处来跟他学习的人很多。成化十四年(1478年),罗伦去世,享年四十八岁。嘉靖初年(1522年),根据御史唐龙的请求,追赠罗伦为左春坊谕德,谥号是文毅。学生们称他为“一峰先生”。嘉靖八年,巡按御使聂豹、提学副使郭持平、知府顾可久、通判李文、推官徐炤将当年罗伦讲学的净真观旧址改建为一峰书院,用来纪念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