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川省资阳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4)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11-03 15:10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泌字宗源,歙州歙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时言事者众,诏阁门,非涉侥望乃许受之。由是言路稍壅。泌抗疏陈其不可,且言:“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 淳化二年,久旱,复上言时政得失。王禹偁上言:“请自今庶官候谒宰相,并须朝罢于政事堂,枢密使预坐接见,将以杜私请。”泌上言曰:“伏睹明诏,不许宰相、枢密使见宾客,是疑大臣以私也。今陛下囊括宇宙,总揽英豪,朝廷无巧言之士,方面无姑息之臣,奈何疑执政,为衰世之事乎。王禹偁昧于大体,妄有陈述。”太宗览奏,即追还前诏。会修正殿,颇施采绘,泌复上疏驳之。亟命代以丹垩,且嘉其忠荩。一日,得对便殿,太宗称其任直敢言,泌奏曰:“陛下从谏如流,故臣得以竭诚,昔唐季孟昌图者,朝疏谏而夕去位。”太宗动色久之。时,群臣升殿言事者,既可其奏,得专达于有司,颇容巧妄。泌请自今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金谷送三司。从之。太宗孜孜为治,每御长春殿视事罢,复即崇政殿临决,日旰未进御膳。泌言:“请自今长春罢政,既膳后御便坐。”不报。真宗初,边人屡寇。泌上疏曰:“敌所嗜者禽色,所贪者财利,余无他智计。先朝平晋之后,若不举兵临之,但与财帛,则幽蓟不日纳土矣。察此,乃知其情古犹今也、汉祖、明皇所用之计,正可以饵其心矣。”近制,文武官告老皆迁秩。泌言:“请自今七十以上求退者,许致仕;因疾及历任犯赃者,听从便。”诏可。徙知福州,代还,民怀其爱,刻石以纪去思。大中祥符五年,疾革,服道士服端坐死,年六十三。
(节选自《宋史•谢泌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
B.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
    C.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
D.边鄙有事/民政未乂/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淳化”是帝王年号,帝王年号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纪年方法,始于秦汉。
B.“谒”有“请求”“进见”“陈述”等意思,“候谒”指等候拜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
C.“伏”本指“面向下、背朝上俯卧着”的体态,文中用以表示臣下对君王的敬辞。
    D.“迁秩”指“官员晋级”,其中,“秩”是“根据功过确定官员俸禄、评定官员品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泌敢于直言,善于说理。针对朝政中的某些现象,谢泌敢于直言心中的想法;同时他经常借助历史中的人、事进行说理,进而增强自己言论的说服力。
    B.谢泌精通军政,颇有主见。面对边境战事,谢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敌人发动战争的本质动机,并劝示皇帝要效仿汉祖、明皇等帝王处理边境事务的计策。
C.谢泌心性细致,受帝赏识。谢泌不仅对国家大事颇为关心,而且对皇帝的饮食起居等琐事也挺关注;他曾建议皇帝减轻工作强度,得到了皇帝认可与赏识。
D.谢泌理政有方,深得民心。谢泌曾任地方官员;在地方理政的时候,他深受民众的爱戴;任期结束的时候,民众以刻石立碑的形式记录并感念他的恩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从谏如流,故臣得以竭诚,昔唐季孟昌图者,朝疏谏而夕去位。(5分)
译文:       
(2)太宗孜孜为治,每御长春殿视事罢,复即崇政殿临决,日旰未进御膳。(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15.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借用“落叶”与“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感伤与失落的两句是“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                 ,                ”两句描写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之后,舰船连绵,旗帜遮天的景象。
(3)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