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选B给3分,选E给2分,选A给1分。(C项“当一名村官可谓圆了他的旅游梦”不恰当,D项小说中没有描写老村长的心理活动,A项于文没有实质的依据,借名人典故发展旅游不一定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2)①揭示当下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即利用名人效应,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打造旅游品牌。 ②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栗里村醉石、大林寺桃花景点的发展为下文老村长要求借助名人开发“牛吼”“响肠”等景点埋下伏笔。(6分,每点3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①工作热情积极,有责任感。内心渴望做好村官工作,吃罢饭,主动找老村长要工作。 ②为人正直。不同意老村长提出的胡诌名人发展旅游业的建议,可见年轻人的正直。③质朴善良。感动于村民的热情,朴实淳厚;不想顶撞老村长,委婉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见质朴善良。(6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①小说主旨多元化。既可理解为经济发展不是只有旅游业这一条路,不可因为名人效应对开发旅游资源、振兴地方经济具有重大作用,就胡诌景点文化,欺骗游客;又可以理解为,大学生村官有责任发展当地经济,但更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两者要兼合。②丰满人物形象。小胡的进退不得,正体现了一个大学生的内涵素养,以及他作为一名村官具备的责任感。③情节上,与上文形成对比。小胡的茫然无措与前文小胡的热情高涨形成对比,使小说产生跌宕的艺术效果。④设置悬念,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小胡热爱旅游,爱的是真正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胜地,他不愿胡诌名人发展经济,然而作为一名村官,发展当地经济是他的责任,他该作何选择呢?引人深思。(8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12.(1)选B给3分,选E给2分,选A给1分。(C项“不关心出国的子女”错误;D项“同时”表述不当,而且,“梁思礼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不是只有“他将远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这一个原因;A项“消解了他的抑郁情绪”拔高了。) (2)①两人合传,构思巧妙。一般传记一人一传,本文利用合传的方式更直观表现了梁启超、梁思礼父子之情,以及父亲对儿子的影响。②选取典型事件,叙述详略得当。为表现梁启超父子的温馨,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如与儿女通信、梁思礼拜寿等。详细叙述梁家的和睦,粗线条叙述梁思礼美国求学过程,详略得当,主题突出。③多次引用传主原话。引用梁启超的原话、书信中的内容,直接展示梁启超的爱子深情,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增强了传记的感染力。(6分,答出第一点得3分,二三两点任意答对一点得3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①热爱祖国。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百废待兴,梁思礼学成后,毅然谢绝了美国公司的高薪邀请,回到祖国的怀抱。②克难攻坚、勇于拼搏。几十年来,呕心沥血,筚路蓝缕,屡败屡战,排除万难,终于将远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③自力更生、勤奋刻苦。在美留学8年,梁思礼从未得到过家人的接济,寒窗苦读,获得博士学位。(6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①爱子情深,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梁启超对儿女充满着深沉而强烈的父爱,家庭气氛轻松活泼;给子女的书信中充满真挚的爱,这爱变成一种力量,注入了孩子们的生命。②重视对子女的学业培养,大力支持子女出国求学。夫人逝去,丧事初了,仍然让爱子出国求学;预筹孩子们出国留学的学费,让孩子们无后顾之忧。③教育子女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大孩子都不在身边,他就叫老白鼻代表姊姊、哥哥们拜寿。梁启超为几个孩子预筹学费时曾将梁思礼托付给他的哥哥姐姐。④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在梁启超的爱国教育下,梁思礼和姊姊梁思懿回到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6分,4点中任答3点即可,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联系现实:当今社会,作为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几乎没有不“望子成龙”的,他们比任何时候的父母都更在意儿女能否成才。然而梁启超的成功是值得那些不肯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换取一点知识储备的父母认真反思的。(2分,言之成理即可。) 13.C(①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②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③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④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⑤ 万人空巷: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⑥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14.D(A项递进关系不当,应为“不仅要供学者精英雅玩品鉴,更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B项“令人堪忧”重复,删去“令人”;C项中途易辙,将“继”改为“的”。) 15.B 16. ①移动领域的科技企业 ②美国经常抄袭中国 ③中国在某些领域仍然落后(写对一处得1分,两处3分,三处5分;大意对即可。) 17.举办活动需提前策划并提交策划书给部长、对应分管部门负责人、主席团依次审核,通过后, 对应部门部长和分管负责人共同找团委书记举办活动,没通过即淘汰。(6分) 18.参考立意: (1) 子女当“技术反哺”父母 (2) 心系空巢老人,莫忘精神食粮 (3) 给尽孝插上“互联网”翅膀 (4) “互联网+”时代,请别落下父母 (5) 网络时代,谁来扶老人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