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下列古诗词运用的表达技巧理解正确的是:( )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叠词 B、“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重章叠句 C、“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典故 D、“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意象组合 答案:B 解析: 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写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是意象组合的佳句。 ②“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的《声声慢》)运用叠词,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④“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严蕊《如梦令》)本诗最后一句运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借武陵人的归隐生活,表达了作者超越世俗、高洁的情操,隐约带有欲归隐山林的意味。 87、下列古诗词运用的表达技巧理解正确的是:( ) 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夸张 B、“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排比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倒装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互文 答案:D 解析: ①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诗句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这里故意颠倒顺序,倒装以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效果。 ②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因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运用排比,纯用名词组合,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构成典型环境。 ④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运用互文,将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诗句中的“主人”“客”兼及“下马”和“在船”,就是相互补充成为完整意思。 88、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下面对“宋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按字数长短分,词大致可分单调 (58字以内)、中调 (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B、按段落分,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小令;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C、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柳永是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是豪放派代表人物。 D、宋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长短句”,宋词也是诗的别体,也有人称其为“诗余”。 答案:D 解析: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名”,依调填词叫“依声”。 ①按字数长短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②按段落分,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③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柳永是婉约派代表人物,苏轼是豪放派代表人物。 ④宋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长短句”,宋词也是诗的别体,也有人称其为“诗余”。 89、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下面对“唐诗”理解正确的是:( ) A、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分为绝句、律诗两种,有“歌”、“行”、“吟”等三种载体。 B、“初唐四杰”是指唐初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陈子昂、骆宾王的合称。 C、唐代边塞诗派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以高适、岑参、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 D、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 答案:C 解析: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①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近体诗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但绝不是古风,古风只有“歌”、“行”、“吟”等三种载体。 ②“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王勃代表作《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杨炯代表作以边塞征战诗著名,如《从军行》等;卢照邻代表作《长安古意》,骆宾王代表作《讨武氏檄》、《在狱咏蝉》等。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代表《登幽州台歌》。 ③边塞诗派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唐代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高适代表作《燕歌行》,岑参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山水田园诗派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以歌赞祖国山川壮丽抒发壮志豪情,以描写田园闲适静美表现社会和平安定。唐代代表诗人是王维(外号“诗佛”)、孟浩然,王维代表作孟浩然代表作《使至塞上》、《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等;孟浩然代表作《春晓》《过故人庄》等。 ⑤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90、王国维是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提出做学问“三境界”归纳正确的是:( ) A、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辛弃疾《蝶恋花》。 B、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又名《蝶恋花》)。 C、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晏殊《青玉案•元夕》。 D、第一境界: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宋•秦观《满庭芳》 答案:B 解析: 王国维与梁启超、陈寅恪和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王国维提出的人生做学问的“三境界”是: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 • 晏殊《蝶恋花》;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 柳永《凤栖梧》(又名《蝶恋花》);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 • 辛弃疾《青玉案 • 元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