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2)①交代百羊川的自然环境,设置人物活动的背景。②交代百羊川的“水脉”“水质”“胶土”,分析百羊川生产出优质小米的原因,为下文写百羊川的小米供不应求、商人造假做铺垫。③以明朝潞王的故事侧面衬托百羊川小米的高质量,为下文写百羊川的小米供不应求、商人造假做铺垫。④写百羊川的主人被提拔做公社书记,侧面反映百羊川小米的高质量,并为下文留下悬疑(设置悬念)。(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3)①从情节的角度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引出水伯询问小贩得知内情、回乡察看实情等情节。②从人物的角度看,表现出水伯的正义感。③从表达主旨的角度看,“又是一个冒充者”以欺诈手段追求经济利益,表明这不是个别现象,说明百羊川小米供不应求,也引发读者对诚信问题的思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4)①诚实守信,视信誉为生命。水伯不仅自己坚持种优质小米,也敢于揭穿别人售假的行为,最后因儿子卖假小米,愤恨而死。②勤劳、善良。他亲手沤土肥,挑草粪,精心打理百羊川,种植优质小米;他揭穿卖假小米的小贩时,还担心会让他难堪。③正义感强烈,疾恶如仇。他从乡亲口中品出儿子卖假小米、察看到儿子给百羊川土地施化肥的实情后愤恨而死。④不慕名利,热爱百羊川。为此放弃了做公社书记的机会,留在百羊川种小米。(每答出一点给2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12、(1)选B 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2)①丰富文章内容,为文章增加艺术含量;②表现关汉卿自负、乐观的性格;③表现关汉卿的创作倾向,突出其社会责任感。(每答出一点给2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3)①关汉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他关注那些弱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流露着下层社会的生活气息与思想情态,深受人民群众欢迎;②关汉卿作品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无情地揭露官场的黑暗,强烈地控诉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害人民的罪恶。③关汉卿作品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歌颂下层人物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的英勇行为,赞美她们的强烈反抗意志。(每答出一点给2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4)①艺术创造上的杰出贡献:在关汉卿创作的六十余种杂剧作品中,流传下来的仅有18种,如《窦娥冤》《救风尘》《调风月》《拜月亭》堪称杂剧典范之作。②艺术表演上的巨大贡献:他不仅创作剧本,还亲自粉墨登场,甚至自编自导自演来揭露现状。③戏剧艺术上的深远影响:一方面,他的剧作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尤其关注下层人物的生活,赞扬他们的反抗精神,在黑暗的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的最强音;另一方面,他的优秀作品为我国戏曲里的悲剧、喜剧的关目处理、各种舞台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典范。④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的人格精神:关汉卿具有社会责任感,为人民叫屈,为时代发声,富有批判精神。(每答出一点给2分,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13、C ①波谲云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也说“云谲波诡”。②“大腹便便”本义就指肚子大,语义重复。③管见所及:指自己的见识不广,看法未必正确,用作谦辞。④“不赞一词”,形容文章写得很好,不能增添一句话。此处合适。⑤日渐式微:逐渐没落,销声匿迹。泛指事物或人逐步的衰落。⑥“十室九空”意思是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不合语境。 14、D A项,“提高”与“危险”搭配不当; B项,结构混乱,前面是“《芈月传》”没有表述完,后面又出现“众多粉丝”中途易辙; C项,“目标就是为了主场夺冠”句式杂糅,去掉“为了”。 15、B “夜很黑”强调一种状态,身处其中会觉得恐惧晦暗,故下文应是“紧紧地把时光包裹,也把我的眼睛糊住”。“借着微弱弱的星光和记忆”与后文一系列的动作衔接更为通畅,正是有了“星光和记忆”,才可进行后续的行为。 16、①它最根本的力量来自“真实性” ②是事实的真实 ③报告文学不允许“虚构” (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题目:愿望(2分) (2)内涵:①时间是个不可逆的人生历程。少年时源于一种对生命的好奇与挥霍,总希望把时间前移;老年感慨于“夕阳无限好”希望时间倒流,抓住生命的美丽,弥补人生的遗憾。②这两种愿望都是人之常情,但又是不可实现的,所以要把握当下,珍惜人生的每个过程;以一种平和、坦然的心态面对时间的流逝。(4分) 18、写作 分析:材料所给三则不同材料,看似各说各事,但是它们内在性质却是一致的,很是鲜明的告诉考生在目前人际交往中的那些让人感慨、不吐不快的事情。结合材料,可从以下角度去思考: 一、“沟通交流”,周末家人忙各自消遣方式,师生间鸡同鸭讲,老人一天被洗七次脚,都是缺少沟通,为着各自的想法过着自已的生活,缺少“沟通”怎不令人遗憾? 二、“缺乏尊重”“自私自利”,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为着自已的事情忙碌,不管他人的存在与否,“私欲心”太重。 三、“善待真情”,亲情师生情孝情是尘世间最美好的,都没有很好的珍惜,也就出现令人反省的社会万象。 选用材料升华主题时,要站在一定的角度去评价分析当今社会的不良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引导人们从“善”的角度去反思人际交往,弘扬社会需要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