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D(A是“审讯”,B根据“远近称伏”的语境判断,应该是“佩服”的意思。C,是“价格”。) 2 、B(B项,解说有误,根据上文“孝敬皇帝未尝南面”,应该是皇帝登基。) 3 、B(B项,“ 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说法有误。原文的意思是皇帝把事情交给大臣讨论,另外提到的两个大臣并不支持他。) 4、C 5、C(应天是南京的古称) 6、A(“贪官解下官印把它藏起来”错,应为贪官辞去官职,收敛行迹) 7.C(干:求取。) 8.D 9.B(是以“不这样做会让自己不便”为由。) 10.(1)贤能但多财,就会有损志节,况且俸禄是皇上用来奉养老臣的。(贤、损、俸廪、所以、判断) (2)(5分)难道不是因为身处天子的尊位,说出的话没人违背自己,所做的事别人一定会听从,公道被私情淹没,礼节被欲望损毁的缘故吗? 11.拟人。(1分)上片“笑杀”“温柔”“借”等词语运用拟人化手法写梅花笑傲百花之神,其神姿天真自然、温柔清秀,却不借助任何力量。(1分)对比、衬托。(1分)将春神统领下的娇艳绚丽、千般媚俗的百花和清秀不俗、骨气奇绝的梅花作对比,衬托梅花。(1分)词人通过描写突出了梅的迥异百花、超凡脱俗的神韵。(1分)(如从色彩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2.冰清玉洁,高雅脱俗。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淡,盛开在冰雪之中、清澈水边,在春之百花的映衬之下更显自然脱俗。(2分)坚贞不屈,傲霜斗雪。绽放之时惹人摘取,凋零之时飘泊天涯,“风烟”“霜雪”,无论何时何地犹存一种坚贞品格。(2分)词人托物言志,借花言人,抒写内心中傲岸不屈的精神以及归隐情思。(2分) 13、(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14、(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 (2)①作为一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华裔后代,幼年深受父母的影响;②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录的稀少,西方人对南京大屠杀的不了解让她震惊;③还原历史的真相,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理解中华民族所受的苦难;④揭露战争的罪恶,唤起人民热爱和平的决心。(每点2分,任答其中的三点给满分) (3)①求真务实。收集了各种版本的原始材料,查阅审判记录稿,书信联 系老兵,寻找最原始最真实的证据;②严谨认真。亲自核对事实,把她听不大懂的幸存者的方言全录下来了,打破砂锅问到底,认真到偏执的地步;③勤奋努力。在南京时,不顾气候不适,每天带病工作10小时以上;④淡泊名利。放弃赚钱和事业,为历史的真相写作;⑤勇敢执着。勇敢地追求历史真相,执着写作,揭露法西斯罪行。(每点2分,任答其中的三点给满分) (4)观点一:勇敢面对并寻求历史的真相,用实际行动谴责战争,呼唤和平。①张纯如执着追求历史的真实,还原历史的真相;②付出实际行动,努力让人们相信历史的真相。张纯如 收集原始材料,多方奔走,写成《南京暴行》一书,呼唤人们记住历史,为真理而战,为和平而战;③以史为鉴,在现实中我们也要像张纯如一样,勇于反对各种暴行,坚决抵制一切宣扬暴行的活动,并且付诸行动,维护和平。 观点二:那些杀戮者和侵略者要勇于反思改错,不要企图掩盖历史的真相,篡改历史。要用实际行动向过去诚恳道歉,坚守人性的良知。①正视历史,不要掩盖战争的罪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罪恶,淡化历史;②为历史负责,对过去的杀戮行为做出最真诚的反省。用实际行动扼杀暴力行为的萌芽;③坚守良知,当今世界和平是人之所盼,是大势所趋。有道德有良知的人,不会拥护邪恶狭隘的杀戮。(8分。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若把两种观点糅合在一起回答,亦可。) 15、答案:(示例)我认为第三幅最好。第一幅表现出厌恶,让吸烟者心理上难以接受;第二幅态度不严肃,不易引起足够注意;第三幅表情严肃有礼,手势态度坚决,效果最好。 16、① 物质的东西再多也不会真正幸福;②具备这两种品 质;③你可以支配自己的价值观 17、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