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小二调考试语文答案 第Ⅰ卷 语言运用题 1.答案:B A首鼠两端: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改为“莫衷一是” B假以辞色: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C.博闻强志: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改为“见多识广” D.一箭之地: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语义不合。 2. 答案:C 气吞山河: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宏伟豪迈。气贯长虹:形容正气旺盛,精神崇高。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 3. 答案:A B.偷换主语,或缺少谓语“是”;C.有歧义,“他们”指代不明;D.主客倒置,应为豪宅名车并不是真正的贵族的代名词。 4.答案:D (语段主要通过对比秦始皇、汉武帝对外交往的不同做法介绍中原与西域的关系,秦始皇主要是修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主要是引进域外的物质文明。由横线前的内容可知,横线处的内容应该先说秦始皇,再说汉武帝。从给出的四个选项来看,A、B两项都把①排在首位,C、D两项都是把⑤排在首位。如果①作为横线处的首句,照应了上文的“秦始皇”“汉武帝”,但其中的“堪称天之骄子”是一个总结性语句,不能引领③中的“正所谓”;如果⑤作为横线处的首句,既照应了上文的“秦始皇”“汉武帝”,也能够引出要求排列的其他句子。从横线后的句子内容可推知,汉武帝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比秦始皇大,因此④和②要连排。从句意上来看,②和横线后的内容 是紧密联系的。) 5. 答案:D 因,通过 第Ⅱ卷 阅读与写作 古代诗文阅读(80分) (一)文言文阅读(63分) 选择题答案 文段一 6.B 7.A 在会试中考中的生员,再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一般分为三甲(宋代为五甲),其中第一甲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8.A“中官陈武因受太后的宠幸横行江南”错,文中并没有提到太后对陈武宠幸。 文段二 9.B 10.B(擢,这里是高中之意) 11.A(“并凭对《礼》和《史记》的精通被提拔为官”有误,据原文“擢明经第,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精通《礼》和《史记》只是褚无量“擢明经第”其中的一个条件,“被提拔为官”是他“擢明经第”后“除”和“迁”的必然结果) 文段三 12、A 13、D(厉为恶谥。) 14、D( “后上书请求补行穿麻布睡草垫枕土块为母亲守孝”错误,由原文“臣业已追衰麻之制,伸苫块之哀”可知赵葵补孝在前上书在后。) 文段四 15A 16C 17 D 最终高宗没有同意孔奂的意见,而是听从了后主的意见。 18、翻译句子: 文段一 (1)残害百姓的官吏,铲除还唯恐不迅速呢,如果请示后再执行,百姓的困苦(苦难)就更多啊。 (关键点:贼,残害;去,除去;必:如果;句意2分。) (2)但王来执法严苛,非常痛恨恶人,因公事用杖打死不称职的县令十人。 (关键点:疾,痛恨;以,因为;杖:用杖打;职:称职;县令不职者,定语后置句) 文段二: (3)褚无量认为这不符合礼制因而坚决劝谏,当时左仆射韦巨源支持祝钦明,因此褚无量的建议被搁置。 (关键点:“以”,认为;“副”,符合;“佐”,支持;“格”,被搁置;句意1分) (4)希望陛下到东都时,录用唐初到现在已经绝嗣的功臣世家,即使旁支子孙,(也)都能够继承禄位。(5分) (关键点:“收叙”,录用;“逮”,到;“功臣世绝者”,定语后置句,已经绝嗣的功臣世家;虽,即使;“承袭”,继承禄位) 文段三: (5)当时酷暑天行军,汴河堤坝溃决,洪水泛滥成灾,军粮运送跟不上,所收复的州郡城邑,都是空城,军队没有粮饷可以依靠。(得分点:“水潦、继、因”各1分,大意2分) (6)(赵葵)坐船停靠在小孤山,去世,享年八十一岁。当天晚上,五洲星石陨落其大如箕。(得分点:“主语、次、薨、是夕”各1分,大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9.①寓情于景。夜阑人静时分,红纱笼罩下的一盏孤灯,燃烧欲尽。既营造了凄凉的环境气氛,又写出了闺中的思妇孤独不眠之情。(答烘托环境、心情也可) ②运用象征。这灯是女主人公心灵的写照,它象征思妇那颗寂寞的心,它是思妇苦恋相思中燃烧的心,虽备受煎熬,却执着如一。【答到比喻亦可酌情给分】(手法1分,分析2分;答对1点3分,两点5分) 20.①花外子规啼月:似在声声呼唤远人归来。②庭下丁香千结:寓意思妇心中愁思凝结。③梁间双燕齐飞:反衬闺中思妇形单影只。(每点2分,春景、寓意各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表现作者志趣(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社会生活平静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描写千里马惨遭埋没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5)描写食马者浅薄愚妄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四)写作 立意分析: 一般而言,材料中有几种人物就会有几种看法,自然就有几种立意角度。抓住人物心理分析,揭示言语和行为动机,就会渗透理性思考,析出故事含义。在游客看来,在公园中漫步,应该有舒适的长椅适合休息。躺在这种椅子上看看手机这是一种享受,但钢刺让人无法长时间安身。因此,这种长椅属于博人眼球的摆设。游客心理诉求就是提倡人性化。 在当地居民看来,这是最人性化的设计。公园中的美景需要欣赏,家庭的日常生活需要打理。而沉湎于手机世界,或许会忽略景致,淡化亲情。长椅的铁刺是善意的提醒,是人性化的关怀。 立意思考: 1.可抓住材料中的主体“长椅”思考:为什么这样设计?它在警告谁?警告什么?“最人性化”体现在何处?其实手机已然是科技文明在现代生活最普及的物质元素。当我们沉湎于科技文明带来的便利、自闭、懒惰甚至……时,长椅的自动钢刺的警告就当然就最人性了。立意示例: 1.世界不只方寸大:当世界被禁锢在这方寸中,你的心也随之被禁锢。而世界本就无边无际,你的心也该辽阔深远。所以,放下这枷锁,去听蝉鸣、去看落日长河;去感受心跳、去过鲜活温暖的人生。 2.和身边的人说说话:春光可饮,秋色可依,阳光是多么明媚,细雨是多么缠绵……别一个人独斟别恨离愁,放下手机,在美好的环境中,和身边的人说说话:陪敬爱的父母拉拉家常、约亲密的朋友说说理想、对经过 的陌生人报以微笑…… 你会发现生活原本应是这样。 3.别让虚拟世界侵占你的人生,抬起你的头来,呼吸新鲜的空气、听鸟儿的呼唤、嗅花草的芳香……你会发现,现 实生活中总会有令你起身去追逐的美好 事物。 4.手机外面,风景正好。 5.远离手机,拥抱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