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方,河间人也。世贫贱,以材勇得幸于河间王颙(yóng),累迁兼振武将军。方在洛既久,兵士暴掠,发哀献皇女墓。军人喧喧,无复留意,议欲西迁,尚匿其迹,欲须天子出,因劫移都。乃请帝谒庙,帝不许。方遂悉引兵入殿迎帝,帝见兵至,避之于竹林中,军人引帝出,方于马上稽首曰:“胡贼纵逸,宿卫单少,陛下今日幸臣垒,臣当捍御寇难,致死无二。”于是军人便乱入宫门,争割流苏武帐而为马鞯。方奉帝至弘农,颙遣司马周弼报方,欲废太弟,方以为不可。帝至长安,以方为中领军、录尚书事,领京兆太守。时豫州刺史刘乔檄称颍川太守刘舆迫胁范阳王虓(xiāo)距逆诏命,及东海王越等起兵于山东,乃遣方率步骑十万往讨之。方屯兵霸上,而刘乔为虓等所破。颙闻乔败,大惧,将罢兵,恐方不从,迟疑未决。初,方从山东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及贵,以辅为帐下督,甚昵之。颙参军毕垣,河间冠族,为方所侮,忿而说颙曰:“张方久屯霸上,闻山东贼盛,盘桓不进,宜防其未萌。其亲信郅辅具知其谋矣。”而缪播等先亦构之,颙因使召辅,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垣曰“王若问卿,但言尔尔。不然,必不免祸。”辅既入,颙问之曰“张方反,卿知之乎?”辅曰“尔。”颥曰“遣卿取之可乎?”又曰“尔。”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令杀之。辅既昵于方,持刀而入,守门者不疑,因火下发函,便斩方头。颙以辅为安定太守。初缪播等议斩方,送首与越,冀东军可罢。及闻方死,更争入关,颙颇恨之,又使人杀辅。 (节选自《晋书•卷六十•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B.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C.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D.垣迎说/辅曰/张方欲反/人谓卿知之/王若问卿/何辞以对/辅惊曰/实不闻方反为之/若何/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张方有才能。因为勇猛善战而为当时的河间王司马颙所器重,多次升任兼振武将军,后被任 命为京兆太守。 B.张方有主见。在洛阳看到军士横行暴虐,就不想留在洛阳,但他没有告诉皇帝,而是趁惠帝祭拜祖庙时挟持其迁都长安。 C.张方交友不慎。张方与郅辅亲密无间,当司马颙派郅辅杀张方时,张方没有任何防备而被郅辅杀害。 D.张方受奸人陷害。张方曾欺辱毕垣,因此被他怀恨在心,毕垣暗中撺掇郅辅在司马顺面前承认张方谋反,最终郅辅也被他们杀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方 从山东来,甚微贱,长安富人郅辅厚相供给。 译文: (2)颙于是使辅送书于方,因令杀之……颙颇恨之,又使人杀辅。 译文: (二) 阅读诗词,完成习题。(11分) 沁园春 雪 (1936年2月)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与“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分别是《沁园春 雪》和《沁园春 长沙》的结句,它们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相通之处?(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 (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 。 (3)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万类霜天竞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