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5分)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5分)【参考答案】 C D(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解析】A.“我”逃跑的原因是内心胆怯,不敢面对,而不是“内心充满了激越与快乐”。B.“这一切都是大男孩告密并且将责任推卸到‘我’身上的结果”,在文中并没有直接表述,但是通过“那个大男生也在,一脸委屈地杵在那儿”和“我遭到了严厉的讯问”可以推测,是大男孩告的密,因此B项具有部分合理性,给1分。E.“我”的叙述视角并没有增强小说的亲切感。“我”并非全知视角,更没有体现故事的现实主义特征。 (2)(6分)【参考答案】①小说第一部分写“我”并未喊,却跟着别人一起跑,反映了“我”胆小怕事;②小说第一部分写“我”不肯说出是谁喊的,说明“我”讲义气,不想做叛徒;③小说第三部分写“我”没有砸碎玻璃没有跑突出了“我”的勇敢和淡定从容;④小说第三部分写“我”没有跑并说出是谁砸碎玻璃,表现了“我”的诚实和敢于担当。(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性格特点且分析到位给满分) (3)(6分)【参考答案】①结构(情节或线索方面):“你跑什么跑”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三个小故事通过这句话组成了意蕴完整的整体。②人物形象方面:当小学生时喊体育老师的名字,“我”被迫而跑;和大男生到工厂玩,“我”被迫而跑,“你跑什么跑”也揭示了“我”内心的胆怯,没有勇气面对他人的过错;少年时代,路人砸破人家的玻璃,“我”这次不跑了,“你跑什么跑”揭示了“我”内心的勇敢与自信。③主旨方面:小说中前两个“你跑什么跑”和第三个故事中的“我没有跑”,二者形成了对比与反转,揭示了主旨,即做事要敢于“担当”。(每点2分) (4)(8分)【参考答案】①小说以前两部分写“我”遇事跑与最后一部分写“我”遇事没有跑相对比,造成了情节的逆转,使情节戏剧化;②小说以前两部分写“我”被人问跑的原因时的无言以对与最后一部分写“我”遇事没有跑敢于说真话相对比,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我”内心的成长;③小说以前两部分写“我”跑被抓包庇同伴与最后一部分写“我”没有跑讲真话相对比,突出“我”的勇敢和诚实;④小说以前两部分写“我”遇事跑与最后一部分写“我”遇事没有跑相对比,有助于表现做事要有担当的主题;⑤小说以前两部分写“我”遇事跑与最后一部分写“我”遇事没有跑相对比,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做事要敢于担当的肯定;⑥小说以前两部分写“我”遇事跑与最后一部分写“我”遇事没有跑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问题的张力,吸引读者阅读。(每点2分,答对任意四点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5分)【参考答案】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2)(6分)【参考答案】①钟观光早年已养成勤奋好学的品性,这使得他能在科学研究上呕心沥血,持之以恒。②受旧学影响他17岁即精通诗、词、文、赋,这为他日后研究古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③早年接受旧学,目睹清朝腐败,深知恃旧学难以御侮,故转变思路,以科学为强国之根本。 (3)(6分)【参考答案】“与民偕乐”,是一种希望国家强盛,人民富足的爱国情怀。是突破一己之成就、幸福,而追求惠泽广大民众的奉献精神。(2分)体现:①清朝内忧外患,民不聊生,钟观光深感痛心;日寇入侵国土沦丧,他心伤国难。②终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以科学之力强国强民。③兴办学校请人讲学,倡导劝学,开展放足运动,致力于普及科学教育以开启民智。④铺路修桥,以个人所有回馈社会。(体现写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4)(8分)【参考答案】①热爱祖国,志在报国。钟观光忧国忧民,以科学强国,振兴中华为己任,立志高远。②刻苦勤勉,好学有恒。他寒窗苦读,打下了扎实的为学功底,能坚持自学不断钻研。③献身科学自强不息。他对植物学有浓厚兴趣,无论花甲古稀,无论教书避难,都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④不畏艰难实地考察。为筹建标本馆,他历时4年,跋山涉水,采集了最完善的标本材料。⑤研究古籍,勤于著述。他功底深厚学通中西,潜心研读古籍,考证植物学名,成果丰硕。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3分)【参考答案】 C。 14.(3分)【参考答案】C 【解析】A赘余,应删掉“对”字,B语序不当,D成分残缺 15. (3分)【参考答案】A 16.(5分)【参考答案】(1)啸可以用来传情达意。(2)其中阮籍的啸歌最为著名。(3)推究其能够成为啸歌的名家高手的原因。(5分,写对一个1分,写对两个3分。) 17.(6分)【参考答案】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学校将组织国庆杭州七日游活动,要求参加者做好前期准备;到杭州的主要活动有参观游览高校、博物馆和风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