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六中2016-2017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句与文学常识填空(共7分,每空1分) 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3.靖节先生;田园 4.《边城》 二、文言文阅读(31分) (一)阅读《归去来兮辞》完成5-8题。(12分) 5.B 6.C 7.B 8.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 9.B 10.C(“崩”只用于皇帝的死亡,诸侯的死用“薨”) 11.D(与商挺讨论的是元世祖派遣的张文谦,商挺也不是向世祖建议严格管理军巾符印,由后面的“文谦急追及言之。世祖大悟,速遣使至军立约”的信息可知) 12.(1)宋将刘整在沪州投降,并将以前降于宋的数百人逮捕送来,蒙古军官要求杀掉这些人以惩戒其他人,商挺竭力奏请释放了这些人。 (2) 商挺出朝后,世祖统计商挺提出的大政方针总共有十七项。 三、诗歌鉴赏(11分) 13.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这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14.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17题(每题3分,共9分) 15.A;选项A对应的原文中有“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而选项“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把原文中的“几乎”换为“可以”,犯了混淆逻辑范围的错误。 16.B;选项B对应的原文“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而选项是“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选项和原文正好是因果倒置。 17.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20小题(17分) 18.BD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E不给分。(C项分析不完整,朱白清对匡互生最为敬重除了他非常英勇外,还有他生活艰苦朴素,诚挚热忱,作风民主;A项“朱光潜先生也是受他之邀来的”于文无据;E项“俞平伯先生曾受邀去听朱先生讲课”错,俞平伯是受邀到白马湖来玩,顺便听了朱先生的一堂课) 19. ①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师生间无论何时,都可自由说话,一切事务,常常通力合作。②同事间相互尊重、志同道合。如朱先生和丐尊、子恺等人都爱好文艺,常以所作相传视;夏丐尊常邀朱先生在花旁喝酒,朱先生也常到丰子恺的小杨柳屋做客。③学校尊重教师。如朱白清来兼课,《春晖》半月刊刊登消息。(每点2分) 20. ①这些人与朱白清情趣相投,写他们就把朱白清的形象衬托得更丰满、更多姿多彩;②他们相处融洽,为朱自清创造了轻松愉快的T作环境,这就为下文写朱白清在教育上取得成绩作了铺垫;③写他们与朱白清共同探索中学教育,使文章主题更为深刻、更为丰富。(每点2分) 五、语言应用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C 22.A 23.A 24.D 25.D 六、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该作文属于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立意的侧重点是强调对这件事的“反思”,即馆长褚树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发的“慨叹”:公共图书馆零门槛开放本来是“正常之事”,却被人视为“不正常”而引发高度关注,这种现象值得反思。 立意角度: ①着眼于网友、媒体的反应与馆长态度的反差来思考,网友和媒体对杭图零门槛开放这件正常的事情少见多怪,恰恰证明我们很多时候是生活在一个常识匮乏、尊严缺失的社会。只有当本该正常的现象成为社会的常态时,我们的社会才真的成熟了。要学会尊重别人,更多地关爱弱势群体。 ②着眼于有些读者的说法来思考,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受辱感”?他们的偏见、他们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高贵感、优越感究竟来自哪里?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③着眼于材料中所特别强调的阅览群体“乞丐、拾荒者和农民工”来思考,这种现象说明底层民众也有精神生活的渴求,关注弱势群体,不能忽视他们的文化需求。 ④着眼于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来思考,若想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具备“底层意思”,关注并服务于底层民众。公共服务设施要惠及全民。 ⑤着眼于褚树青的回答来思考,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捍卫每一个人拥有平等的权利,也是捍卫每一个人的权利。 参考立意: 1、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2、弱势群体的权利也需要尊重 3、共享创造和谐 4、社会呼唤人文关怀 5、公共服务应惠及全民 6、关注弱势群体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