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段考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1.B(A项,时间范围错误,是“近代以来”;C项,表述绝对化,有“在人类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的限定语;D项缺少“主要”’) 2.D(D项,“他们研究的对象是相同的”错,选项对应的内容在文章第三段,文中的表述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我们研究的主题是自然这个本体’;在近代,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要从自然迈向人的作品’,马克思、恩格斯则强调‘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可见亚里士多德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自然这个本体,其余人的研究对象是人的主体性。) 3.C(C项,“近代以来哲学的认识重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进而促成了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有误,逻辑关系混乱,原文第三段说的是“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导致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相适应,近代以来哲学的认识重心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4.A(谢:推辞,拒绝) 5.D(皇帝﹑太后之死叫“崩”。) 6.B(B项“武帝派人为之送行数十里”错,应该是武帝亲自去送,原文是“文帝使武帝、齐王攸辞送数十里”。) 7.翻译: (1)曹爽被杀,他才出来任职治事。魏帝被废黜,何曾参与了谋划。(乃﹑视事﹑预各1分,句意2分) (2)何劭不戴冠不束带,让武帝停留了很久,何曾严厉地责备了何劭。何曾就是这样被器重。(冠带﹑停留﹑见﹑崇重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何曾字颖考,陈国阳夏人。年少时继承了爵位,喜好学习,见识广博。魏明帝起初为平原候,何曾为文学(官名)。等到皇帝即位,多次升迁至散骑侍郎、给事黄门侍郎。 嘉平年间,任司隶校尉。抚军校事尹模凭借宠信作威作福,非法获利很多,朝廷内外畏惧他,无人敢言。何曾上奏弹劾他,朝廷称赞这件事,当时曹爽专权,宣帝宣称有病,何曾也称病引退。曹爽被杀,他才出来任职治事。魏帝被废黜,何曾参与了谋划。 当时步兵校尉阮籍自负有才,(行为)放荡怪诞,服丧时不守礼制。何曾在文帝面前当面质问阮籍说:“你放纵情感而违背礼制,是败坏风俗之人,当今忠贤之臣执掌政权,综合名实考察,像你这类人.不能长久。”又对文帝说:“您正在以孝治理天下,却听凭阮籍守丧期间在您座前饮酒吃肉。应该把他放逐到荒远的边疆,不让他污染华夏。”文帝说:“此人如此瘦弱多病,你不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容忍他吗?”何曾又引经据典,言辞说理很是激切。文帝虽然没有听从(他的),当时的人却敬畏忌惮他。 正元年间,(何曾)任镇北将军、假节。将要赴任,文帝让武帝、齐王司马攸送行数十里。何曾隆重地行宾主之礼,准备了牛、羊、猪等饭食。侍从随行(等人)没有不吃饱喝醉的。武帝离开后,又去拜访何曾的儿子何劭。何曾事先训诫何劭说:“客人一定会(顺路去)拜访你,你应当事先准备,端正仪容,以示严肃恭敬。”何劭不戴冠不束带,让武帝停留了很久,何曾严厉地责备了何劭。何曾就是这样被器重。 武帝登上帝位后,任何曾为太尉,爵位进为公,食邑一千八百户。过了很久,在本职之外又兼任司徒。后进位为太傅。何曾以年老为由,多次请求退职。诏书说:“司徒掌管的事务繁多,不能长久地使老人劳累。晋升他为太宰,侍中一职照旧。朝会时可佩剑、穿鞋、乘车上殿,如同汉相国萧何、田千秋、魏太傅钟繇一样。” 何曾生性极孝,家门严肃庄重,从小到大没有歌舞或宠幸婢妾的爱好。年老之后,与妻子相见,都端正衣冠,相待如宾。自己面向南,妻子面向北,拜两拜进酒,敬酒应酬完毕就出去。一年中像这样的情况不过两三次。然而何曾性情奢侈,一定要豪华铺张。帷帐车服,极其绮丽,酒肉饭食,超过王室。刘毅等人多次上奏弹劾何曾奢侈无度,皇帝因为他是重臣,一概不过问。都官从事刘享曾上书弹劾何曾奢华,用铜钩和丝带做牛鼻绳,装饰牛的蹄角。后来何曾征召刘享做属官,有人劝刘享不答应。刘享以为这完全是公事,不卷入私人怨恨,于是应召。何曾常因小事对刘享施以杖罚。所谓表面宽容而内心忌恨,就是这一类事。当时司空贾充权势可与皇帝相比,何曾在贾充面前便低三下四,依附于他。等到贾充与庾纯因饮酒发生争执,何曾偏袒贾充而压制庾纯,因而被正直的人非议。 咸宁四年去世,享年八十岁。 8.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手法各1分)“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2分)“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2分) 9.相同点:两诗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1分)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2分)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2分) 10.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⑶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