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8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9-05 16:21

11.(1).答 E给3分,答 B给2分,答 A给1分;答 C.D不给分。(5分)
解析:(A应该是表现他的悲愤、恐怖、暴怒等情感以及拼到底的决心;C“为下面的故事情节设置悬念”错,应该是为他的“第二种失败”埋下伏笔;D”败局已定”是他的感受,而不是事实,“第二种失败”不是指全军覆没,而是指他惧怕失败以及失败后所带来的后果,最终被自己内心的恐惧打败)
(2).①突出战事惨烈。 与前文中宁静美丽的画面形成对比,从侧面展现了战斗的激烈、战事的惨烈;② 推动情节发展。日薄西山的画面描写,突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下文即将开始的第十次冲锋。③以一天结束时的“黄昏落日”暗示主人公最终失败的结局。(6分)
(3).①勇猛,不畏生死。冲锋时奋不顾身,冲在队伍的最前面;②坚韧顽强,有血性。九次冲锋失败后,依然能够不屈不挠地发起第十次冲锋;③内心脆弱,害怕失败。他内心脆弱,害怕失败和失败后的一切,在离胜利一步之遥时自杀。(6分)
(4).①从主题上看,他死在自己的枪下,败给了自己内心的脆弱,性格上的悲剧能更好地深化人往往被自己打败(第二种失败)的主题。②从人物形象上看,用奄奄一息仍紧抱旗杆的伤兵与害怕面对失败而开枪自杀的他形成对比,反衬了他的脆弱,展现了作为英雄的他的另一面,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从文章结构来看,小说悲剧式的结尾与开头的悲剧氛围相呼应,首尾圆合,结构严谨。④从表达效果上看,本应是胜利者的“他”竟然在还没有看清山顶的景象时就选择了开枪自杀,引人深思,令人回味。(8分)
12.解析:B理解全面给3分;E理解准确,和主旨关系密切,给2分;A项正确,但过于直白浅显,给1分;
C项“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错;D项“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与原文不符。
(1).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5分)
(2).(6分)
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说快乐和悲伤都要有节制,不要走向两个极端。
②既有高雅的趣味,又有与世俗亲近的真诚。
③写诗为文抒情有节制,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保持一种高尚的矜持。(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
①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是要比出二人的同中之异:袁枚讥 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汪曾祺把“鱼翅 ”轻轻抛在一边,两者如出一辙,然而汪曾祺对家常小菜的喜欢才是真喜欢。
②与陶渊明和苏轼比,是要比出异中之同: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 明和苏东坡的余韵。(6分,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4).文中写汪曾祺先生的雅:有“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作画是“写意”,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他的俗:喜欢的小菜都是家常物什,喜欢画的对象是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写他的“俗”,其实是写他对世俗生活的本真热爱,同时又突出了他不同于一般文人的“雅”。亦俗亦雅,相得益彰,写出了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既耿介清高,又让平民可亲可感的汪老形象。(8分)
13.B(A.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不合语境。B.见缝插针:指比喻尽量利用一切中以利用的空间、时间或机会,符合语境。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断,不能用于形容手势。D、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可用“纵横交错”。)
14.C(A项,句式杂糅,“是设在……”和“是在……举行的”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B项,残缺,“坚定不移地”后添加“走”;D项,语序不当,应是“识别、使用、传播”。)
15.C(③句放最后,构成假设关系,排除D项;“应有“与“不应”相对,故②句放前,排除A项;④⑥分别与⑤①照应,④前的“故”,可断定“④⑥”放“⑤①”后,排除B项。
16.北京“停车三分钟熄火”倡议引争议。(5分)
17.评分参考:高三语文复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专项复习,依次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语言表达、写作训练四个专题;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进行各专项的第二次强化。(6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