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金山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摸底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A(“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级制度”是特征,不是原因。) 2.C(不是“更加重视”,是“也重视”。) 3.D(原文是递进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4. C(“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5. A(“出”一般是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 6. D(曲解文意。“他花费一年多亲自撰写的《群书四录》经学士毋煚等审核后,受到皇上赞赏”错,原文意思是元行冲上奏请求通撰古今书目,名叫《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编撰考订,历经一年多才修成。并不是元行冲自己亲自撰写了此书,然后由毋煚等加以审核。) 7.(1)元行冲自认为书生不能担负督察举发的重任,坚决辞去按察使(的职务),(皇上)便让宁州刺史崔琬替代了他。 [5分;译出大意给2分;“以(认为)”“固(坚决、坚定)”补出主语“皇上”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不应无辜被谗佞奸邪的人陷害,又上奏请求从轻发落,当时虽然没有被皇上听从,却深为当时的舆论所赞美。 [5分;译出大意给2分;“构(陷害、构陷、诬陷)”“见(表被动)”“美(名词作动词,赞美)”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参考译文: 元行冲,河南人。元行冲博学多识,尤其擅长音律及诂训之学。考中进士,几次改任后做了通事舍人,狄仁杰很器重他。元行冲品性不阿谀奉承,多次进言劝诫,他曾经对狄仁杰说:“下人侍奉上人,(对上人来说)也就像积蓄物资以备自己使用。好比富贵人家储备积蓄,用各种肉类以供佳肴,用各种药物来防疾病。我私下想您的门下宾客,可以充当美味的已经很多了,希望您能把我备作一剂药物。”狄仁杰笑着对人说:“他就是我药笼中的药物,怎可一日没有呢!”元行冲因本族出于后魏,而后魏没有编年史,便撰写《魏典》三十卷,记事详细文笔简练,为学者称道。当初在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的瑞石上有牛跟在马后面的图象,魏收的旧史认为晋元帝本是牛氏之子,后改姓司马,来应合瑞石上的图文。元行冲推究探寻晋魏更替的来龙去脉,认为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朝而受命,考察校验歌谣谶语,特意著述来说明这点。开元初年,元行冲由太子詹事出任歧州刺史,又充任关内道按察使。元行冲自认为书生不能胜任督察举发的重任,坚决辞去按察使,(皇上)便让宁州刺史崔琬替代了他。不久又被召入任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当时嗣彭王李志暕的庶兄李志谦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关在狱中等待判决,受牵连获罪的有十多人,元行冲查出断案冤枉失实,一并上奏宽免了这些人。元行冲四次升迁后任大理寺卿。当时扬州长史李杰被侍御史王旭诬陷,皇上下诏将此案交付大理寺定罪。元行冲认为李杰治理政务廉洁正直,不应无辜被谗佞奸邪的人陷害,又上奏请求从轻发落,当时虽然没有被皇上听从,却深为当时的舆论所赞美。这之前,秘书监马怀素召集学者续修王俭的《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在丽正殿校写四部书籍,事情没有完成而马怀素、褚无量去世,(皇上)下诏元行冲总代他们的职务。于是元行冲上表请求通撰古今书目,名叫《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编撰考订,一年多完成,献上此书,皇上很赞赏。皇上又特令元行冲为御注《孝经》撰写疏义,列入学校课程。行冲不久又几次上表请求退休,(皇上)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开元十七年去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叫献。 8.首联描绘了萧瑟寒冷的深秋景象。(1分)落叶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寒冷,表明时已深秋,萧瑟寒冷。(2分)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2分) 9. ①表达了思乡之情(1分)。诗歌颔联写作者面对深秋的萧瑟景象,想起了襄水边的家乡,但家乡却可望而不可即,颈联写思乡之泪已经流尽,家人也只能眺望天际的孤帆盼望着诗人的归来,抒发了强烈的思乡之情。(2分,能结合颔联或颈联分析合理即给2分) ②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1分)。尾联作者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这种心理,并以夕阳下滔滔江水漫漫无边的景象作结,进一步烘托出作者的迷茫。(2分) 10(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3)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1(1)(5分)选C给3分,选B给2分,选E给1分,选A、D不给分。(A项中的假设有过于肯定之嫌,会评画不见得可以当画家;C项中“不失华丽”有误。E项的细节,能体现出画家的率性,“旷达超脱”语意略重。另,此细节还有为叶三送果的情节做铺垫的作用。) (2)(6分)①体现叶三有一种脱俗的生活情趣(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有生活见闻积累和高超的审美能力);②叶三赏画的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子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为下文品评季陶民之画,能一语中的做铺垫(为他是个懂艺术的鉴赏家做出铺垫);③新鲜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借此也可传达出他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④他作为“鉴赏家”的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的品质,正是卖果子生活中乐观的、热情的、智慧的、诚实的人生态度的反映。(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3)(6分)①叶三看画时,惊呼吸气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②叶三能看出季陶民紫藤画里有风。③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④叶三与画共存亡。(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4)(8分)【示例一】合适。(2分)①更好地突出人物关系:鉴赏家与画家是知音,叶三让画与自己生死相随,酬知己。②深入刻画人物性格:叶三不为金钱所动,谨守信用,人格高尚,是真正的鉴赏家;③深化主题,显出平淡朴素中的深长韵味。叶三深明民族大义,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丰富。(6分,每点2分。) 【示例二】不合适。(2分)①情节赘余。故事已经讲完,画蛇添足,显得多此一举。②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产生负面作用。容易让读者产生错觉,认为叶三自私、顽固,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占有欲。③不利于丰富主题。埋画虽在某种角度上体现民族大义,但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反映了国人思想意识的封闭狭隘,使主题显得单一。(6分,每点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