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湖北襄阳五中2017届高三入学摸底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8-30 09:05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单项选择题 27分(每小题3分)
1.D(不符文意,原文是“土司制度已成为明朝统治西南诸民族的主要制度”,而非“统治人民”)
2.B(中央王朝通过各民族的首领进行的统治应该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
3.C(“促进”的主语应是“土司制度的建立”,而不是“土司的设立”)
4.A
5.D(这里的“传”是古代注释、阐述经文的著作,而非传记。)
6.C(“所有的将帅对他都是谦恭而有礼貌”错)
7.(1)杜预到任以后,修缮铠甲、兵器、展示威武之势,(之后)就使精锐部队轻装前进,偷袭东吴西陵督张政,大败他。
(2)有人讥讽他心思太细琐,杜预说:“夏禹后稷的功勋,目的在于救济世人,也许可以吧。”
附1:【参考译文】
    杜预字文凯,是京兆杜陵人。
    当时文帝暗中有剿灭孙吴的计划,可是朝廷讨论大多不合文帝意图,只有杜预、羊祜、张华与文帝意见相合。羊祜得病后,推举杜预代替自己的职位,于是杜预凭自己的官职代理行使平东将军职权,掌管征南军司。杜预到任以后,修缮铠甲、兵器、展示威武之势,(之后)就使精锐部队轻装前进,偷袭东吴西陵督张政,大败他。杜预处理完相关事务后,就上书请示讨伐东吴的日期。皇帝使人通知说等待来年才打算展开大规模的进攻,杜预又上表陈述计策。杜预几个月中再上表说:“大凡做事应当以利害相权衡,如今讨伐东吴有十分之八九的利益,也就有十分之一二的不利因素罢了。自秋以来,讨贼的计划已经颇有暴露。如果现在中止,孙皓因害怕而产生新的对策,或许迁都到武昌,再加强修缮江南各城,使那些居民远离,城不能攻克,原野(因没有居民)而没有什么可抢掠的,在夏口积结那么多大船,那么明年攻打东吴的计策可能不能奏效。”皇帝于是同意了他的计划。
    杜预在太康元年正月,在江陵部署军队,派遣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部属循江向西上溯,授给他们符节印信,十日之间,多次攻克城邑,每次都是按杜预的策略行事。杜预又派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领八百奇兵,泛舟夜渡,袭击乐乡,广泛地树立旗帜,在巴山上点起火,在要害之地出没,来震慑敌军心理。东吴都督孙歆十分恐惧。东吴的男女老少万余口都投降了,(周)旨等发伏兵,尾随孙歆军队入城,孙歆没有察觉,周旨等人径直来到孙歆帐下,俘虏了孙歆后回到本部。在这时进逼江陵。荡平上游,在这时沅水湘水以南,直至交州、广州,东吴的州郡都望风归顺,捧着印绶送上,杜预依凭符节宣称皇帝旨意安抚他们。还凭借军队的威势,把将士和屯戍人家迁徙到江北以充实江北,南郡旧地各自为他们选举官吏(以便治理),荆州一代秩序井然,归赴杜预的东吴人士如回家一般。孙皓平定之后,整顿军队凯歌而入,凭着功劳升爵位为当阳县侯。
杜预对公事,知道的没有不做的。大凡有兴建营造之事,一定考察制度的来龙去脉,很少有不成的事。有人讥讽他心思太细琐,杜预说:“夏禹后稷的功勋,目的在于救济世人,也许可以吧。”
    杜预不骑马,也不会射箭,可是每当委任大事,就处在将帅的行列里(能与他们打成一片)。待人接物,谦恭又有礼貌,对别人的询问没有隐瞒,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对事情判断敏锐又在言论方面很慎重。建立武功之后,闲居无事,就沉溺于经籍,编著了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8.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2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1分)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2分)
9.“春去也”运用双关。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3分)“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指出任意两种手法,并作分析即可。(3分。)
10.(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每空1分,每错一字扣1分,扣完1分为止)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