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8月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1. B【解析】(A.原文为“农业社会生产”;C.“但在村社、庙会上,乞福,求子,烧香,还愿等娱神祈福的节俗活动仍占主导地位”于文无据;D.原文为“基本失却”。) 2. B【解析】 (“原先用于厌胜的节物时品的审美价值渐渐取代了其原始功用”理解有误。从原文来看,“厌胜的节物时品”是在变成手工艺品后才具有了审美价值,有了审美价值也并不意味着取代了原有的价值。) 3. D【解析】(“先后经历了”不合文意。在很多传统节俗里,“敬天祈年、驱灾避邪、娱神驱鬼、人神共享、人神共欢” 等功能是同时兼有的,只是从长期历史发展来看,某些功能渐渐弱化,某些功能得 到突显。) 4.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前志有之”是说以前史书有记载,接着引述记载的内容,因此“之”后面应断开,排除A项;根据“此谓……也”的搭配,可排除D项;而“深入险阻”是说深入险阻之地,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5.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武库”,是指古代储藏器物的仓库。汉代置武库署,有武库令丞,掌藏兵器。本属执金吾,晋以后属卫尉,历代因之,到宋代才废。明置武库司,属兵部,清末废。也有称誉人的学识渊博,干练多能的意思。 6.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对谋反的淮南将士的亲属应施以恩德,派军队守护”错,从原文王肃引用孙权、关羽一事可知,派军队守护是想用他们作人质,以瓦解淮南将士。 7.【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 司马迁因为遭受了宫刑的缘故,心怀怨恨,写下《史记》指责、贬低汉武帝,令人痛恨。(关键词“以”“故”“隐切”“非”各1分,大意1分) (2)从前关羽率领荆州的士兵,在汉水边使于禁投降,于是有了北上争夺天下的志向。(关键词“昔”“降”“志”“ 状语后置”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王肃字子雍。十八岁时,跟随宋忠读《太玄》,而另外为《太玄》作注。黄初年间,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太和四年,大司马曹真征讨蜀国,王肃上奏折说:“以前史书有记载,‘千里之外运送粮食,将士面有饥色’,这说的是在平坦路途上的行军情况。更何况深入险阻之地,要开凿道路前进,那么一定会比平坦路途上的行军劳累百倍。现在又加上大雨持续不断,山坡陡峭、光滑,军队拥塞而无法行进,粮食还在遥远的地方,难以为继,确实是行军之大忌啊。”于是就停止征讨。 皇帝曾问王肃说:“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奏折说:‘帝,就是要谛听啊。但这个皇帝不想谛听。’当时李云为什么没被处死?”王肃回答说:“李云只是说错了话,失去了违逆和顺从皇上的分寸。推究他的本意,说这些话都是想尽忠心,想着对国家有益。而且皇帝之威,超过雷霆,杀掉一个普通百姓,和踩死蝼蚁没有什么不同。宽恕他,可以显示自己能够包容接受直谏之言,在天下推广皇帝的恩德。所以我以为杀掉李云不一定是对的。”皇帝又问:“司马迁因为遭受了宫刑的缘故,心怀怨恨,写下《史记》指责、贬低汉武帝,令人痛恨。”王肃回答说:“司马迁记史实,不凭空赞美,不隐瞒恶行。汉武帝听说他写《史记》,拿来写汉景帝以及自己的本纪看,于是大怒,削去简册上的字并把它们扔了。至今这两个本纪有目录没有文字。后来司马迁发生为李陵辩护的事情,于是汉武帝把司马迁送进蚕室施以宫刑。这表明心怀怨恨的是汉武帝,而不是司马迁。” 正始元年,王肃离开京城担任广平太守。因为朝廷之事被征召回京,被授予议郎的官职。当时大将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人。王肃谈及时政,脸色凝重地说:“这些人就是弘恭、石显之类的人,还要说他们吗!”曹爽听说后,告诫何晏等人说:“你们都要小心谨慎!公卿已经把各位比作前代恶人了。”当时有两条一尺长的鱼,出现在兵器库的屋顶上,有官员认为是吉祥之兆。王肃说:“鱼生活在深渊中却高高地出现于屋顶上,这是鱼失去了居所啊。边将大概该有战败的变故了吧?”后来果真有东关之败。嘉平六年,一道白气穿越天空,大将军司马景王向王肃询问原因,王肃回答说:“这是蚩尤的旗帜,东南方大概有叛乱了吧?您如果提高自我修养来安抚百姓,那么天下喜欢安定生活的人都会归附于德政,发动叛乱的人就会先灭亡了。”第二年春天,镇东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反叛,景王对王肃说:“使国家安定、国君安宁,这种办法有吗?”王肃回答说:“从前关羽率领荆州的士兵,在汉水边使于禁投降,于是有了北上争夺天下的志向。后来孙权突袭抓取了关羽将士的家人,关羽的军队立即土崩瓦解。如今淮南将士的父母妻子儿女都在内地各州,只要派军队急速前往守卫,使敌人不能靠近,那么他们的军队一定会有关羽的军队那样土崩瓦解的趋势。”景王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击破了毌丘俭、文钦的军队。甘露元年王肃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卫将军,谥号景侯。 8.【解析】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两句诗上句描写了天边淡云,云边孤雁,下句描写暮色四合、残阳如血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寥远凄清的暮秋图,抒发了词人深深的孤寂离愁。【答衬托亦可,答对仗或对偶最高给3分】(6分) 9. 【解析】⑴“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包含着词人聚少离多、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⑵“回头烟柳渐重重”“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及别后的孤寂凄凉之情。(5分) 10(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3)人生如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