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南许昌市五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8-29 12:32

11.(1)C D(选C给3分,D给2分,B给1分。A “更因为他不喜欢南开大学比较保守的氛围”错误;B “曹禺对课堂感到很失望” 不准确,原文有“他讲的内容倒很扎实”、“虽然在课堂上也不无收获”; E“重点记述了曹禺转学清华西洋文学系的原因”表述错误。)
(2)①他热爱文学、热爱戏剧,选择清华西洋文学系是他的志愿(理想)。②清华校园有美丽清幽且富于人文内涵的环境,这里诱发着他的攻读愿望,给他带来美的遐想。③清华大学有很好的学习风气,虽然课堂不能尽如人意,但在教授们的指导下,曹禺能在清华图书馆读到以前未曾看到的许多戏剧书刊,图书馆成为他最如意的所在。(从三个方面回答,第一点强调“志向”;第二点强调“环境”,此点不涉及人文内涵,扣1分;第三点强调清华的“学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深入研读了戏剧史和戏剧理论著作,为他的戏剧创作做好了理论知识的准备。②深刻领悟了各流派名家剧作独特的艺术美,为自己的戏剧追求做了思想上审美上的准备。③系统广泛地阅读了西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流派的戏剧作品,广泛地阅读增强了曹禺对不同作品的艺术体验。(注意:要扣住在戏剧方面的准备,答案的三点分别对应文本后三段。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①学习上要有执着的理想追求。曹禺在清华求学期间,一直坚持自己的戏剧梦想,长期为此努力学习。②要善于利用课外学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曹禺在清华求学时,感到课堂学习收获不够时,就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广泛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③要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曹禺在清华求学期间,沉迷于书籍之中,如饥似渴,有时甚至忘掉吃饭。④要博采众长,深入思考,善于借鉴。曹禺在创作《雷雨》之前,广泛阅读名家戏剧作品,为自己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每点2分,若有其他合理看法,酌情给分。)
12 .B 解析:①不经之谈:经,通常的道理、法则等;谈,话。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言论。(《林黛玉进贾府》)②遍体鳞伤:全身都受了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伤的很重,此处“遍体”与“浑身”重复。(《老人与海》) ③少不更事: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祝福》) ④繁文缛节:指繁琐的仪式和礼节,该句把“繁文缛节”理解为语言繁琐、啰唆,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哈姆雷特》) ⑤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必修3《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⑥求田问舍:比喻只知谋置产业,胸无大志。这里误解了成语意思。(《水龙吟》)
13. C (解析:A.“潜在的……是显而易见的” 前后矛盾,删除“潜在的”。B.前句的主语是“许昌市防汛指挥部”,语意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陈述对象“襄城县”,造成主语中途易辙,应改为“在许昌市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大力动员下”。 D.“高考状元成为现象”搭配不当,可以将“现象”改为“对象”。)
14.C(解析: 主要依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词语,语段见必修三第103页最后一段。)
15.①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②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③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
16.地下老旧管线管理分为两个阶段:先对供排水系统及燃气、电力管线信息进行普查,再通过制订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建设、预留接口完成改造。
17.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立意参考:我们要思辨地认识苦难,苦难对人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不能一味地赞美苦难。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