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一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8-22 18:23

8.
①热爱自然,支露支风,留云借月;
②傲视权贵,几曾着眼看侯王;
③品行高洁。(“山水郎”暗示,“疏狂”明言,“梅花”象征)
9.
①想象丰富,说自己是为天帝管理山水的官,且能支露、留云、借月;
②夸张大胆,诗万首,酒千觞;
③抒情强烈,几曾着眼看侯王,傲视权贵。
【解析】
试题分析:
8.题干问的是“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这是一道人物形象题。答题的步骤如下:总说塑造了一位……的词人形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最后表达了……情感。上片的首句以“山水郎”自居,写自己热爱山水乃出于天性。直抒自己的生活理想,他不喜尘世,流连山水。接下来“天教分付与疏狂”则声称自己懒散的生活方式和狂放的性格特征亦属天赋,因而无法改变。这两句充分表现出了词人的性格特征,坦荡直爽,豪气四溢。“曾批给雨”二句以天意抒怀抱,透露出作者远避俗世,怡然自得的心理。不仅对首句进行了绝妙而风趣的解释,而且透露了他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和对世俗发自内心的鄙弃。下片表现作者赛神仙的淡泊胸怀。“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写作者诗思的丰富,酒量的很大,隐逸生活的全部内容都表现为对诗与酒的钟情。面对“侯王”几曾看过,凸显词人对功名富贵的鄙夷,面对王侯的傲骨铮铮。“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这二句表现出作者不愿意返回京城官场,只想纵诗饮酒,与山水为伴,隐逸归老。玉楼金阙,本是人人羡慕向往的荣华富贵,但词人用一“慵”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自己鄙薄名利的态度,相反对于“插梅花醉洛阳”的生活却十分欣赏留恋,体现名士的清高、名士的风流,“梅花”是高洁的象征,这里意在言词人的品性高洁。将高洁与疏狂的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表现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狂放。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考查人物形象的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或描写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提问变式:简析下面这首诗歌的人物形象,并说明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规范:答案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①……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及身份)。②从诗歌中找出能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③人物形象的意义或表达效果(诗人通过人物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或蕴涵的道理等。)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方法: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作品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诗人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具体生活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提示或暗示。2.抓住诗歌人物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写作手法。古人写诗时,常通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答题时抓住以下几点:“山水郎”暗示,“疏狂”明言,“梅花”象征。
9.题干问的是“有人评价这首词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请结合全词简要说明”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风格,答题时首先清楚浪漫主义的基本特点:想象、夸张、抒情,然后以此为据到文中去找相印证的内容:作者以“山水郎”自居,“曾批给雨”充满了浪漫的精神,富于神奇的幻想;“诗万首,酒千觞”则是夸张的手法,写诗思的丰富,酒量的很大,隐逸生活的全部内容都表现为对诗与酒的钟情。“几曾著眼看侯王”面对“侯王”几曾看过,凸显词人对功名富贵的鄙夷,面对王侯的傲骨铮铮,直抒胸臆,“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这首词抒写作者不受礼法拘束,狂放不羁,傲视王侯的胸怀,写得很具个性特色。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常见设问方式】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2.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3.这首诗(词)的风格是……,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5.这首诗(词)是如何体现……风格特点的?请简要分析。【解题方略】步骤一: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等);步骤二: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步骤三:阐述诗中用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答题时首先清楚浪漫主义的基本特点:想象、夸张、抒情,然后以此为据到文中去找相印证的内容。
10.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乱石穿空,一时多少豪杰。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蓑”“豪”“戚”“消”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莫道不消魂”的“消”是形容极度忧愁、悲伤。消:一作“销”的意思,“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蓑”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1.(1)BD
(2)
李白:皓月当空,普照四方;
杜甫:江月涌动,充满活动;
白居易:月光如水,静谧温婉。(大意对即可)
(3)
①对中国人来说,月亮是美的化身,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文学上不朽的名画。
②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把月亮当作朋友和倾诉的对象。
③月亮通人性,月亮会关心人,通过月亮表现文人们的品行、情怀。
(4)赞同。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是一种独特的心境。譬如“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是理想落空的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其意境就蕴含静寒的境界。
不赞同。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的“境界”注重的是作家、艺术家凝铸于作品中的关于现实、人生、宇宙的主体性体悟与沉思。艺术境界是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的不同看法,并不全是静寒的境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阔大,情感真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词人对亲人良好的祝愿。
12.A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矢志不渝:立下誓言或志愿,绝不会改变。句中使用正确。B项“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常指相互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多用指不讲原则,含贬义。句中使用感情色彩不当。C项“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句中后面说“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可见此处褒贬失当。D项“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多指国家工农业不发达,文化科技水平不高。句中望文生义。
1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共同作用的结果”;B项语序不当,把“虽然”放“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前;D项,“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改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句式杂糅。
14.(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与忠臣。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段的能力。该文段先列举了一般人对陶渊明的评价,朱光潜同意陶渊明“是隐士”“是忠臣”,又用“却”点明了自己认识的与众不同,“还有……的一方面”即“处处都最近人情”,然后根据字数限制删掉非重要词语。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思路点拨】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选择这一素材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增强了试卷的文化意味。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先确定主要信息的位置,明白从第二句开始才是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然后找出“隐士”“忠臣”“最近人情”等关键词,加以组合即可。注意字数。
15.
①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
②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③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句式变换扩展语句和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尽管没有得到考古证实。在研读下面文段的内容,这是一段表述更严谨的论述类文字,是材料内容的扩展和延伸。据此,根据连贯的要求可以补写出相关语句。第一处根据第一段和后面“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填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第二处根据“但是”可见这件事并没有得到证实,第三处根据“因此,可以确信”是个总结句,结合前面提到的时间,此处总结的是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三处内容都可以借助前后的语境猜测出来。
16.标志的中心是红十字,表示捐献工作由中国红十字会领导;周围有四颗红心,表示红十字会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人道宗旨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博爱精神。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分析时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做题时要细心观察,图中的任何形体都是“要素”,都不可放过,如本图中的红十字、四颗红心等;二是要有序地呈现出来,本图可以按“由内而外”的顺序来说明。解读寓意,一要注意徽标标志“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二要会联想,如由图中的“红心”想到爱心、奉献,以及红十字会的精神等。最后要注意字数要求。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把握图片的外形特点,注意图片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
②说明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③对图片的含义要联系具体的对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不能随意的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④采用规范的说明性的语言,做到准确、简明、平实、清晰。
⑤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力求避免遗漏内容。如本题可以按“由内而外”的顺序来说明。
17.教育的宽容与限度

林语堂曾经说过:教育之根本在于幼儿园,幼童有“大慈悲”之心,道德从小培养”。教育的根本目的便是育人,成才。好比将一块天然的石头雕刻、锤炼,使其变得坚硬,有价值,因此教育应具备一定的容忍限度来引导人走向正道,而不应立刻裁决一颗未成熟的种子,而断毁一个人,孙教授的震怒,情有可原,但他手中教育容忍的尺度应更有弹性。

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曾评价一位高考分数低但却敢于用文言文自荐自己的学生是一颗读书的“种子”。并引导他坚持自己的理想。教育是人生的起点,其引导和宽容作用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因此教育的容忍尺度应是有弹性的。“年轻人犯错,连上帝都会原谅。”如果教育因学生的一次过失而就对其放弃,那教育便是一种失职,推掉自身责任。孙教授可用更恰当的方式来引导自己的学生。人性本没有善恶告子用水作比喻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钢铁要经过千百次捶打才有用武之地,更何况人?教育需更富有弹性的宽容尺度,为人才的产生留有一个机会。

教育弹性的尺度就在于不是无限制的容忍,也不是一次性打倒。俄国著名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就把自己的学生看作是平等、是可塑的来培养他们,人性本就是多样的。因材施教本就是教育的伟大之处,也许有的学生天性会偏向顽皮,但教育终究能引导他在正道上行走。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而让其自身感到自己是有价值是被人认可的,才更能让他接受外界意见,再狂妄的人也会是可塑的,台湾著名作家李敖也经常批判他人,甚至于经常发表狂言,但他在自己恩师面前依旧长跪不起,感谢老师对其一生的影响。教育的魅力也正体现如此。

教育的尺度应对事不对人,但应在道德层面上,尤为点之。郝同学的言论也许有一定道理,正如“当今中国于丹心灵鸡汤被人们批评,孔庆东之草莽,言语确实有应批判的地方。但他的方式却不恰当,孔教授应更着眼于他的表达方式,他这种行为上给予批评,并告诫他应如何做,也可用更恰当的方式达成自己的想法,而不必操之过急,立刻与其断绝关系,轻则只是引起小小波动,重则也许已毁其一生,变得更加极端。教育本就是这个世上最伟大也最奇妙的东西。他甚至于主宰了人的人生方向。因此教育应更加宽容,为人才留下一个机会。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