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⑴【答案】答D得3分,答C得2分,答B得1分;答A、E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主要涉及情节安排、表现手法和主旨等。A项,“喜欢靓丽首饰并且爱屋及乌的人”分析有误;E项,“美满幸福婚姻生活作结”不恰当,从原文看,他们还没有步入婚姻的殿堂,更不能说婚姻生活“美满幸福”;B项,“完全失去了信心”分析过于武断,不合文本内容。 ⑵【答案】第一问:明线是她与他之间的爱情经历,暗线是她送他一串砗磲手串。第二问:①设置她为他送一串砗磲手串这一线索,使小说情节曲折生动,进一步表现了她对他的真心,丰富了小说内容;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主题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解答第一问,要紧紧围绕由砗磲项链萌生的爱情故事:因为这一条砗磲项链,使他们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并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是小说的明线;而因为他喜欢砗磲饰物,她答应送他一串砗磲手串,并因此失去双腿,这样他对她的爱更加坚定,这是小说的暗线。解答第二问,则要联系小说的三要素,分析这两条线索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环境的渲染等的作用。 ⑶【答案】 ①善良大方。喜欢贝壳伏在水底,喜欢鱼儿在她身边游来游去,只拣死去的砗磲;当他们初次聊到砗磲项链时,她答应送他一串砗磲手串。②向往爱情。第二次相见,虽然她已失去双腿,但她还是来与他相会,对爱情充满渴望。③信守诺言。为了信守当初答应给他一串砗磲手串的诺言,她在捡拾贝壳时失去了双腿,最终成功送给了他一串完美的砗磲手串。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此题要求对小说中“她”这一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答题时,要找出对她进行描写的内容,重点分析其言行,特别是小说中她失去双腿之后的言行。另外,还要重点把握他们相会时的言行等。 ⑷【答案】 示例 具体分析:①第一次是两人初见时,表现了她的羞涩与恬静;②第二次是在她摔伤双腿后两人再次相见,表现了她内心的矛盾与无奈;③第三次是她的双拐被他发现之后,表现了她的失落与苦涩;④第四次是她被他发现了失去双腿之后,表现了她的豁达与坦然。说明效果:四次描写,迂回曲折,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形象特点,彰显了小说“爱情可贵”的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第一问,要从文中找到她四次“笑笑”的不同情境及在这种情境下流露出来的心理活动。解答第二问,应抓住四次描写是如何突出主题的,是如何丰富人物形象的等。 12.⑴【参考答案】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B项,“已经完稿”表示错误,此时只是听说这一天要全部完稿,他们到招待所准备酒席时,作品还剩十多页;D项,“感觉最后十多页根本无法完成了”概括不准确,原文只是说“这十多页稿红简直成了不可逾越的雄关险隘”,并非“根本无法完成”;E项,“被拍成电影后轰动全国”的是他的中篇小说《人生》。 ⑵【答案】 ①终于完成了一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实现了自己的最大心愿;②得到了亲朋好友的鼓励与祝福,感受到亲情、友情的温暖;③饱尝了痛苦与艰辛的创作之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幸福,参透了文学创作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解答此题,要按照文本的顺序,抓住几个主要情节和文本中穿插的议论性或抒情性文字,并适当参照“相关链接”中的材料内容进行筛选、整合与概括。 ⑶【答案】 ①真实性。作者真实详细地叙述了发生在这一天的故事,特别是对创作过程中的细节描写细致而生动。②文学性。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和联想想象手法的综合运用,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传主的形象特点;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全文语言生动形象,极富文学色彩。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本文为自传,是一般文学性的叙述类传记,重在描述人生经历。这就要求我们从传记文学的一般特点出发,分析文章的情节、环境描写、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本文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为依托,介绍了自己在《平凡的世界》最终完成的一天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历,经历真实而表达带有很强的文学性。 ⑷【答案】示例 第一问:①文学创作使人丧失和牺牲很多应该拥有的生活甚至最宝贵的青春;②文学创作与在土地上劳作的本质是一致的,也是一种平凡的劳动。 (第二问)观点一:我同意第一种观点。路遥为了完成《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花了六年的时间,忍受着创作过程中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和寂寞,最后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观点二:我同意第二种观点。农民在土地上劳作,从早到晚,从春到冬,从生到死,一丝不苟,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全力以赴,直至完成。文学创作也是如此。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红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主要考查探究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答第一问,需要考生从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加以概括提炼。第二问“你同意其中的哪种观点”具有开放性,考生则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需要从文本及相关链接的材料中寻找理论依据,不可脱离文本,主观臆断。 13.【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主要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三个词语都有“界限清楚”的意思。异:黑白分明,比喻是非、好坏分得清清楚楚;泾渭分明,指人或事物的好坏显然不同;壁垒分明,指对立的事物界限非常清楚。 14.【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A项,搭配不当。应将“一个”改为“一套”。B项,成分残缺。应在“却是”前加“的人”。C项,结构混乱。“生活中一定学会待人处事都要做到恰当好处……”句式杂糅。 15.【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这段话强调的是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的好处和要推广成品油质量升级的原因。A项,说法与前文矛盾,前文说“加班加点很正常”,所以该表述与前文不连贯。B项,与后文“因此应该作息有时,活动规律,劳逸适度”不衔接,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D项,“现代社会的人们生活作息都没有规律”说法绝对。 16.【答案】 示例 ①持之以恒 ②运动的强度要合适 ③过于剧烈的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在一个语段中补写语句,首先,应明确整个语段的大意及主旨;其次,应把握所补写语句所处的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语”来作答。第①句应是对后面内容的总领,是“运动”应该遵循的第一个原则,根据下文的“运动频率”和持续时间来看,第①句应该是说坚持锻炼的意思,因此应填入“持之以恒”之类的语句。第③句,从标点和前后文的内容看,应该与“过于轻松的运动”相对应的,因为这两句后面的内容分别说的是不同的锻炼效果,所以该处应填“过于剧烈的运动”。第②句,应该是运动的第三条原则,是领起后面不同的锻炼强度和不同的锻炼效果的内容,因此,该处应填“运动的强度要合适”之类的语句。 17.【答案示例】徽标以篆体“交”字和1896、2016两组数字构成。顶部为“人”字,并由三个人构成“众”字,体现学校120周年来以人才培养为重且众志成诚、脚踏实地的办学理念。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主要考查标文转换。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是“构图要素”,二是“寓意”,三是“除文字和字母以外”的条件限制;还要注意结合题干中的“上海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这一背景。 18.【写作提示】 此题给出一则“不法分子以‘抢红包软件’进行诈骗” 的材料,要求考生用书信的方式对此事阐述自己的看法。 考生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立意。(1)派发红包、争抢红包可以增加节日气氛、联络亲朋感情、活跃网络气氛、丰富人们的生活。(2)批评某些人热衷于派发红包、争抢红包,沉迷于网络生活,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3)对网络操作者过多设置这一活动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不要让网络平台成为“抢红包”大战的主要场所,还应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4)警告不法分子不要利用网民们的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理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应当谨记“违法犯罪定会受到法律严惩”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