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7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8-19 09:4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伶官①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①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宫廷里供统治者娱乐的人物。
4.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C.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D.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一居士”即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B.晋王,中国古代王爵。中国古代册封的晋王较多,历史上有名的晋王有三国时期晋王司马昭、司马炎,两晋时期晋王司马睿等。
C.函,钱币术语,钱的方孔或者圆孔叫做函;文中“函”指的是木匣子。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著名的史论。作者认为,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取决于执政者的思想行为。
B.文章笔力雄健,表达情见乎辞,篇幅短小,但在气势的表达效果上相对较差。
C.欧阳修目睹国家积弱不振的现实和当权者的骄奢淫逸,忧心仲仲;欧阳修写这篇史论意在为当时的统治者敲响警钟,可谓寄语深长,发人深省。
D.在写法上,则欲抑而先扬,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壮”,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答案】
4.A
5.C
6.B
7.(1)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
(2)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
【解析】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断句,再通过一些特殊的标志词辅助判断。首先虚词“则”表顺承关系,其前应断开,由此可排除B、C两项。根据文意,“以一少牢告庙”是“从事”的宾语,不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A。
5.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文中“函”指的是用木匣子装,名词作动词用。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但在气势的表达效果上相对较差”表述不准确,本文虽然短小,但是说理性非常强。
7.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抓住关键词重点翻译。(1)至于:到了;何其:怎么那样;岂:难道;易:容易。(2)兴、亡:使动用法,使……兴、使……亡;逸豫:安乐;盛:兴盛;举:全。
【备注】【参考译文】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
《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只有乐工(是所溺的成分)吗?于是作《伶官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8.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作赏析。
9.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表达的情感。
【答案】
8.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两句上句描写了天边淡云,云边孤雁;下句描写暮色四合,残阳如血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寥远凄清的暮秋图,抒发了词人深深的孤寂离愁。
9.①“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包含着词人聚少离多、饱经漂泊的羁旅之愁。②“回头烟柳渐重重”“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及别后的孤寂凄凉之情。
【解析】
8.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审题,“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是写景,词中写景主要是为了抒情,所以这两句主要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答题时先明确手法,再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9.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抓住重要意象和能表现情感的关键词分析具体抒发了哪些情感。从意象来看,“孤雁”“淡云”“寒日”共同营造了凄清之感,由此可以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孤独惆怅。而因何而愁,可以通过一些关键词感受到,“饮散离亭西去”,离别的凄凉油然而生;“浮生常恨飘蓬”,漂泊的孤独感清晰可见;“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非常形象的写出了离别后内心的情绪。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2)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3)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