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6准高二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8-11 15:44
语文答案
1-3:BDA
(1、选项中“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的表述绝对化,原文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2、选项中“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的表述理解错误,原文是“ 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就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3、选项中“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倒置或强加因果。)
4-6:DBC
7、(1)(朝廷)任命张旨任安丰县知县,大量征召富裕的民众缴纳粮食,来救济饥饿的人。(2)城墙将要修筑成功,大批敌人到来,于是连接大木头补城墙的缺口,用强弓守卫。
8、以动衬静(或 “动静结合”、“反衬”);溪岸山岩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在幽谷中传来清晰的回声;在清溪里说话的声音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静,环境越发显得寂静清幽。
9.(1)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若耶溪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2)不同:王藉诗:诗人由景生情,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崔颢诗:诗人留恋这清静幽美的环境,与大自然契合无间,表达了愉悦、平静、无拘无束的心情。
10. (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11. 1、BD (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
2.①描写太阳落山情状,烘托老人人生垂暮的苍凉;②描写老人欣赏赞美太阳,表现老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③描写老人平静从容地看落日,表现老人内心的淡定。④描写少女对日升日落的思考,表现她对艺术和人生的迷惘,与文末女孩的“长大”形成呼应,突出老人对她的影响和震撼。
3.①制造悬念,出人意料的结局,增添了小说的震撼力,耐人寻味。②情节层层推进,这样写符合少女对老人由浅到深、由疏到亲的认识过程,显得自然;③更能刻画出老人的淡定与坚强。④为文末写少女对老人的敬意作铺垫。
4.①写一位盲目老人从容安详地看落日,表现对平凡人物内心的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赞美之情。②写老人孤单寂寞的遭遇,针砭亲情的淡薄。③写老人不幸的身世,控诉战争给人民精神造成的创伤。④写少女与老人的邂逅,表现平凡生活对于人生和艺术的启迪。
12、1.D.B。
2.①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汉书》《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②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概念,如阅读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分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③进行传记文学写作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
3.①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②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③行文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就像和老朋友闲谈一样。
4.第一问:①应该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如果只重比较,就看不清传主的个性,而要是像《维多利亚女王传》那样就不够细致,像《约翰逊博士传》那样细致则难免琐碎。②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要是像有些古代文人的作品那样只是歌颂死者,就不是传记文学。
第二问:观点一:同意。①只有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且具有可读性;②人无完人,只有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才能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观点二:不同意。①细致刻画个性需要史料支撑,如果史料不足而仍然强调这一点,就会导致不够客观,显得矫揉造作;②追求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不能有效凸显传主的个性。
13、D(①无所事事: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与①句语义语境相符合。②忽然应改为突然。③正确。④语法上重复,“的苦衷”去掉。⑤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不合语境。⑥正确。)
14、C(A语序不当,“不仅”移至“嫌疑人”之后;B项偷换主语,将第一句改成“在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后”,使之变成状语;“他”指代不明;D项“产生各种谣言充斥网络”一句为句式杂糅。)
15、C(A项,两个顿号都应改为逗号;B项,后引号前的逗号应放到后引号之后;D项,活动名称不应该用书名号,应该改为引号。)
16、1、它可以记录这温度计所曾测定的最高温 2、其它温度计绝对不能甩动
3、由于受到体温的影响
17、示例:描述:这一吻,从此以后,天各一方,一个曲颈向天歌,一个铁锅炖大鹅,从此永无相见,生死两茫茫……(3分)
内涵:请珍惜你身边对你好的人,不要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对于人它只是一顿大餐,对于鹅它却是一生的别离……(3分)
18、命题意图及解析:图片1环卫工人与孙子相拥,粗砺的生活,并没有把他对爱的表达也磨得粗砺。少点抱怨,少怨天尤人。再卑微的工作也会有最平凡的幸福。
图片2中一个衣衫褴褛的女孩、郑重的表情,清澈、毫无欲念的眼睛,却依然能够高高举起求知的手。知识是公平的,永远不分贫贱与富贵。
图片1和图片2联系: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笑对人生。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