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A 7.(10分) (1)翻译:可是各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予以同意。 (2)翻译:起先因任期届满,加封太子太保,到这时乞求退休,上了十三道奏疏。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6分) 巧用叠词,具有音韵美。“送送”以为送了一程又一程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彼此难分难舍的深厚情谊。“遑遑”想象友人独自前行时的匆忙、惶惑,写出了诗人对挚友的观念。 9.(5分) 相同:都表达了送别朋友的依依深情。同为漂泊宦游之人的相互怜惜和劝慰之意。不同:《别薛华》情绪低落哀伤。 诗人仕途受阻,客居蜀地“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辛苦”等诗句,流露出诗人羁旅飘零的伤感和怀才不遇的孤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情感高昂豪迈。一洗送别诗的悲酸缠绵之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表达了豁达乐观的胸襟和对真挚友情的深刻认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6分)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三、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25分) (1)(5分) 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2) (6分) 第一问:明线是儿子改革到处找工作,处处碰壁; 暗线是母亲处处设绊,使得儿子一次也不能成功。 第二问:①明线写改革到处找工作,说明他确实是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立足,说明了他有一定的能力,他也很努力地去争取了; ②暗线写母亲在背后做“工作”,显示出官员权力之大; ③明线暗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加集中,语言更为简练,也留给了读者一定的思考空间。 (3)(6分) ①有一定的自信和勇气。通过他自己去找工作的一系列表现可以看出;②具备一定的能力。市晚报社看过他的学历证明,对他十分满意;电视台开始也答应录用他;③对母亲尊敬体谅。跟母亲说,你为我操了几十年心了,我也该出去闯闯了;母亲的眼睛有些湿漉漉的,他就有些慌恐,连忙说,妈,我说错什么了吗? (4)(8分) 第一种答案:会。①改革从小到大,习惯于听从母亲的安排,他的一切都是母亲替他包办的。②他已经很努力地去找工作了,但没有找到工作。③他对母亲很顺从,很感激。④市委组织部也是个很好的去处,他没有很强硬的性格。 第二种答案:不会。①他已经下定决心要自己找工作。②他具备一定的能力。③在本市找不到工作,可以跳出本市找。④结尾的“但是”也表示故事会出现转折,失败不一定是永远的。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25分) (1)(5分) 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2)(6分) ①钟观光早年已养成勤奋好学的品性,这使得他能在科学研究上呕心沥血,持之以恒。②受旧学影响他17岁即精通诗、词、文、赋,这为他日后研究古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③早年接受旧学,目睹清朝腐败,深知恃旧学难以御侮,故转变思路,以科学为强国之根本。 (3)(6分) “与民偕乐”, 是一种希望国家强盛,人民富足的爱国情怀。是突破一己之成就、幸福,而追求惠泽广大民众的奉献精神。(2分)体现:①清朝内忧外患,民不聊生,钟观光深感痛心;日寇入侵国土沦丧,他心伤国难。②终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以科学之力强国强民。③兴办学校请人讲学,倡导劝学,放足运动,致力于普及科学教育以开启民智。④铺路修桥,以个人所有回馈社 会。 (4)(8分) ①热爱祖国,志在报国。钟观光忧国忧民,以科学强国,振兴中华为己任,立志高远。②刻苦勤勉,好学有恒。他寒窗苦读,打下了扎实的为学功底,能坚持自学不断钻研。③献身科学自强不息。他对植物学有浓厚兴趣,无论花甲古稀,无论教书避难,都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④不畏艰难实地考察。为筹建标本馆,他历时4年,跋山涉水,采集了最完善的标准材料。⑤研究古籍,勤于著述。他功底深厚学通中西,潜心研读古籍,考证植物学名,成果丰硕。 第II劵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B 16.(5分) 示例 : ①改变这一现状的重要途径就是学习借鉴; 17.(6分) 示例 : 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渔民在厄运面前的勇敢、坚强,写出了他高尚的灵魂和那颗金子般的心。 六、写作(60分) 18.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