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北定州中学2017届新高三周练试题(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5)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7-08 10:30
参考答案
1.B
2.C
3.A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中国文人写文章左支右绌、欲说还休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B项中,“叙述事实或表达意见”是一般写文章的两个目的,不是中国文人不能将文章写明白的原因。这类理解文意的客观题,对于选项,要注意选项中范围扩缩、扭曲文意、混淆文意、胡乱组合等。所谓范围扩缩,是指选项故意漏掉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所谓扭曲文意,是指选项故意扭曲阅读材料的意思,把考生的思维朝背离文本的方向引领。B项题干中即为这种错误类型。所谓混淆时空,是指事物的发展总有先后,但不符合文意的选项故意混淆时空的先后顺序,以迷惑考生。所谓胡乱组合,是指文章在解释某一个概念或说明某一对象时,会使用比较多的事例,选项就故意把这几个事例的内容加以组合,并且故意使组合后的信息与文本信息相左,以迷惑考生。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题干要求选出“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C项中,作者认为“最难的”是“为尊者讳”,“最重要的”原文中没有表述。无中生有。
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B项中“并非真有母亲改嫁之事”表述错误,C项中,说“完全不赞同”,与文意不符,D项,褚遂良、刘洎是敢于不为尊者讳的。
考点:分析理解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D
5.C
6.B
7.
(1)顺天府发大水,放牧官家马匹的人缺乏草料,许多马匹死去,官吏责令他们赔偿,原杰上书请求免于赔偿。
(2)那些刚到此地的流民,平时虚妄不顺从的就驱逐返回他的家乡,附入本地户籍的按轻的制度来确定田赋。
【解析】
试题分析:
4.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了解了这些信息,本题的断句就不难了。本题“为所”表被动,“江西按察使”官职名称,“超擢”破格提拔,“发”揭露,理解这些,不难判断。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6.“最终原杰就把献土地的人贬去戍边,给接受土地的人定罪”错误,文中有“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说明这些只是原杰上疏的内容,文中没有原杰治理献土地和收土地的人的处罚记载。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7.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参考译文】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考中进士。巡按江西时,捕获诛杀强悍的大盗,违法作乱的人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他又巡按顺天府。顺天府发大水,放牧官家马匹的人缺乏草料,许多马匹死去,官吏责令他们赔偿,原杰上书请求免于赔偿。建议用输送粮食换取食盐运销权的方式,发给盐引凭证输入米来赈济饥荒。他的奏疏呈入后,被户部阻止,但景帝最后还是听从了原杰的建议。破格提升他为江西按察使。原杰揭发宁王朱奠培淫乱的事情,革去他的护卫。原杰的政绩上报到朝廷,赐诰命奖赏。成化二年,他在山东就任为右副都御史,巡抚该地。遇到荒年,他设法赈济救灾,使百姓没有流离迁徙。他被召回任户部左侍郎。当时黄河崩决改道没有规律,那里淹没就这里淤塞。军民在淤塞的地区开垦种植,奸徒却说那些地方是园场屯地,就献给王府以邀赏赐,王府便总是据为己有。原杰奏请将献出田地的人贬去戍边,并给接受土地的人加罪。江西盗贼起事,因原杰曾两次到那里做官,很得民心,皇上下诏派他去治理。原杰逮捕并杀了六百余人,其他的全部解散。荆、襄地区有流民几十万,朝廷很忧虑。祭酒周洪谟曾著有《流民图说》,说应当增设府县,听任流民附入本地户籍的外地人为本地平民,这样可以核实襄阳、邓州户口,使几百年没有祸患。都御史李宾将该书上奏朝廷。皇上认为好。十二年,就命原杰出朝廷巡视。原杰走遍山川溪谷,宣传朝廷仁德的意旨,流民们都欣然愿意附入当地的户籍。那些刚到此地的流民,平时虚妄不顺从的就驱逐返回他的家乡,附入本地户籍的按轻的制度来确定田赋。百姓非常高兴。原杰又察看地形走势,因襄阳府所辖的郧县,在竹山县、房县、上津、商、洛五县之中,道路四达,离襄阳有五百余里,山林阻隔,官吏很少抵达,一旦有盗贼发生,官府难以在远处控制,于是拓展该城,设置郧阳府,使这些县附属于它。他还设置湖广行都司,增兵军队设置守卫,从竹山县分出设置竹溪,从郧县分出设郧西,从汉中的旬阳分出设白河县,将它们与竹山、上津、房县都归属于新府。制度定下后,他推荐邓州知州吴远为郧阳知府,各县知县都选择邻境的良吏来担任。流民各得其所,四境平安。他将要回来时,因该地处湖广、河南、陕西交界,事情没有头绪,便推荐御史吴道宏来代替自己。诏令马上提升吴道宏为大理寺少卿,巡抚治理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郧阳有巡抚,即从这时开始。原杰以此功劳升为右都御史。原杰多次任职在外,入居都察院后,便不想再出朝廷。他受命赴荆、襄,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事情办完后,马上请回朝。正好南京兵部缺尚书,便委任原杰。原杰上疏推辞,皇上不许。他最后死于南阳,终年六十一岁。郧阳、襄阳百姓给他立祠,诏令赠他为太子太保。
8.以乐景写哀情(对比、反衬)的手法。颔联描写了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而实际上是通过对环境死寂状态的描写,侧面呈现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诗句并用水鸟的“飞还住”和杨花的“去却来”表现诗人的悲怨忧虑。
9.诗歌通过描绘赤地千里的凄凉景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动乱和人民陷于深重灾难的现实,揭露了战争的罪恶,透露出人生如梦的感叹。
【解析】
试题分析:
8.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颔联虽是写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实际上却通过环境的死寂,侧面地呈现出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飞还住、去却来又恰恰代表着诗人的悲怨忧虑,表现了剪不断、理还乱,挥之不去,拂之还来的烦恼思绪。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这首诗通过描绘赤地千里的凄凉景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末动乱和人民陷于深重灾难的现实,揭露了战争的罪恶,透露出人生如梦的感叹。首联是引子,触景生情;颔联主要表达一种情绪,创造出浓郁的悲怆气氛。颈联直切主题,镂刻入骨,鲜明而深沉。尾联写所思所悟,言有尽而味无穷。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