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7-05 22:07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每题3分,共12分)
1.B   2.D    3.C   4. A(A项是孔子称赞管仲的成就,与“礼”无关。)
二、(每题3分,共12分)
5.A(“明察秋毫”“缘木求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6. C(C均为“合乎”A吝啬/偏爱  B强/憎恨  D替换/轻视)
7.D(D均为“这样”    A.相当于“于”,表比较/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B.兼词,之于 /表示范围的副词,众   C.用、凭借/目的连词,来)
8.D (恐怕还来不及呢)
 
三、(共6分。任选6句,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空不得分)
9.①云无心以出岫  ②乐夫天命复奚疑  ③其翼若垂天之云  ④金就砺则利   
⑤金石可镂         ⑥万类霜天竞自由    ⑦浪遏飞舟      ⑧咏而归
 
四、(共10分)
10.C  E(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4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11.①能够让秦人解除困乏,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获得慰藉。②为秦人教育子女提供资源。③能让生活充满了乐趣。(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五、微写作。(共10分)
12. 第①题。以7分为基准分。所续写的诗句内容合理、有文采,对情怀的阐释充分则酌情加分,反之则酌情减分。
第②题。以7分为基准分。对“诗性”的理解准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合理,语言流畅则酌情加分;反之则可以酌情减分。
第③题。以7分为基准分。想象合理,描写生动,语言流畅、有文采则酌情加分;反之酌情减分。
答案示例:
①   示例一: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醉看山间月,清朗满乾坤。
人在旅途,奔波伴着失意。太多的身不由己,太多的聚散无常。一路走来,那些不期而遇的凄风苦雨无法改变,但仍有春花秋月赏心悦目。在这场注定只能前行的征程中,幸运的是有美酒可慰我风尘之苦,有明月可寄我清朗之怀。浩瀚的宇宙间,渺小如我,依旧自成一片广阔天地。
示例二: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大笑相拊掌,酡颜竟倾杯。
飘萍几时聚,游子何日归。赠君醉墨痕,明我相忆深。
    与好友相别数年,一夕得聚,欢饮畅谈,忆往昔相伴人生路上的欢笑美好,绿酒酡颜叹时光匆匆里的流年碎影。不胜唏嘘:人之聚散如飘萍、征蓬,得遇知己实属三生有幸。除了珍惜,还是珍惜,方不负你我相知相忆。
②  示例一:
诗性本不会死,人生存本身就是诗意盎然的。如果花月春风是诗性勃发的证据,勉力活着更是诗性的证明。网友们积极回应这两句诗,即可见长期以来不死之诗性。人们在平凡单调的生活中不仅不会熄灭了诗心,相反,会在某一个时刻,爆发了潜藏多日的诗性。固然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难有闲逸的情致,但减少不等于没有,不等于死亡。
示例二:
仅凭几句诗不足以证明诗性尚存。诗性不是一时兴起的酬唱应和,应是根植于灵魂深处的审美情怀。得意时直挂云帆,失意时自我安放。用敏感、高贵的灵魂去触摸自然,叩问心灵。如今诗意地栖居只能成为向往,现实中浮华蒙蔽了双眼,躁动扰乱了心神。源自先民的思无邪已离我们远去。即使心血来潮写几句诗,也是诗兴,而非诗性。
③  示例一:
我有一卷书,足以慰风尘。夜深,月光入窗,温润流泻。翻动书页,阵阵幽香袭来,画卷绵延,书中世界活现眼前。山川风物,人间岁月,都在我的身边演出。初看,它平静如月;再看,它激越如战鼓。文字间刻印的是涓滴入莽苍时的苦痛挣扎与畅适自由,百转柔肠中钢花四溅,锋芒所指处菩萨低眉。于是风烟俱去,眼前清朗澄澈。
示例二:
我有一壶茶,足以慰风尘。伴着滚沸的水,茶叶婉转腾挪,舞袖舒裾。窗外,一抹阳光照在几案的茶壶上,壶口茶气氤氲,隐隐间竟能看到七彩的虹。悠悠的茶香,沁人心脾。缭绕上升的气息中,我依稀看到入秋之草木虽遭逢风霜雨雪,依然优雅、葳蕤、挺拔。茶如人生,恰如此刻安然、从容、欣悦、自足。现青翠一抹,余芬芳一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