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安徽师大附中2016届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6-06 20:34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之才,丹阳人也。之才幼而隽发,五岁诵《孝经》,八岁略通义旨。曾与从兄康造梁太子詹事汝南周舍宅听《老子》。舍为设食,乃戏之曰:“徐郎不用心思义,而但事食乎?”之才答曰:“盖闻圣人‘虚其心而实其腹’。”舍嗟赏之。启魏帝云:“之才大善医术,兼有机辩。”诏征之才。之才药石多效,又窥涉经史,发言辩捷,朝贤竞相要引,为之延誉。
之才少解天文。知午年必有革易,因高德政启之,文宣闻而大悦。时自娄太后及勋贵臣咸云关西既是劲敌,恐其有挟天子令诸侯之辞,不可先行禅代事。之才独云:“千人逐兔,一人得之,诸人咸息。须定大业,何容翻欲学人。”帝从之。之才非唯医术自进,亦为首唱禅代,又戏谑滑稽,言无不至,于是大被狎昵。皇建二年,除西兖州刺史。未之官,武明皇太后不豫,之才疗之,应手便愈,孝昭赐采帛千段、锦四百匹。
之才医术最高,偏被命召。武成酒色过度,恍惚不恒,曾病发。即处汤方,数剂汤,疾竟愈。帝每发动,辄遣骑追之,针药所加,应时必效,故频有端执之举。又有以骨为刀子靶者,五色班斓。之才曰:“此人瘤也。”问得处,云于古冢见骷髅额骨长数寸,试削视,有文理,故用之。其明悟多通如此。
之才聪辨强识,有兼人之敏,尤好剧谈谑语,公私言聚,多相嘲戏。尝与朝士出游遥望群犬竞走诸人试令目之之才即应声云为是宋鹊为是韩卢为逐李斯东走为负帝女南徂。历事诸帝,以戏狎得宠。武成生齻牙,问诸医。尚药典御邓宣文以实对,武成怒而挞之。后以问之才,拜贺曰:“此是智牙,生智牙者聪明长寿。”武成悦而赏之。 (选自《北齐书·卷三十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朗不用心思义      思义: 思考义理
B.之才少解天文        少解:稍稍懂得
C.知午年必有革易      革易:改变更替
D.帝每发动            发动:征发动员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与朝士出游遥望/群犬竞走/诸人试令/目之/之才即应声云/为是宋鹊/为是韩卢为逐/李斯东走/为负帝女南徂
B.尝与朝士出游/遥望群犬竞走/诸人试令目之/之才即应声/云/为是宋鹊为是韩卢/为逐李斯东走/为负帝女南徂
C.尝与朝士出游遥望/群犬竞走/诸人试令目之/之才即应声/云/为是宋鹊/为是韩卢为逐/李斯东走/为负帝女南徂
D.尝与朝士出游/遥望群犬竞走/诸人试令目之/之才即应声云/为是宋鹊/为是韩卢/为逐李斯东走/为负帝女南徂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之才少年早慧,才学不凡。他五岁就能背诵《孝经》,八岁就略通其意旨;他曾机智地用书中的语句应对周舍的戏谑,赢得周舍的赞赏。
B.徐之才见多识广,明悟多通。有一个人曾经用色彩斑斓的人骨做刀靶,徐之才通过观察做出判断,认为死者生前一定患过骨瘤。
C.徐之才擅长医术,疗效明显。他曾经为武明皇太后治病,手到病除;他为武成帝治病,数剂药就使武成帝痊愈。所以他常留在他们身边侍奉医药。
D.徐之才聪明过人,擅长狎语。武成帝长了齻牙,邓宣文说实话而遭了打,徐之才却拜贺说那是智齿,长智齿的人聪明长寿,武成帝听后十分满意,赏赐了他。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之才药石多效,又窥涉经史,发言辩捷,朝贤竞相要引,为之延誉。
(2)之才非唯医术自进,亦为首唱禅代,又戏谑滑稽,言无不至,于是大被狎昵。
(二)古代诗歌阅渎(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舟中读元九诗
(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曾与白居易一同倡导“ 新乐府”运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8. 诗中四句三用“灯”字,有何作用?(5分)
9. 试对诗的末句“逆风吹浪打船声”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诚挚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名句是:“                                   。”
(3)刘禹锡《陋室铭》的中心句是“                                    ”,表达了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平乐道的思想情趣。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