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毛胜,字用钦,初名福寿,元右丞相伯卜花之孙。伯父那海,洪武中归附,以靖难功至都指挥同知。正统七年以征麓川功,擢都督佥事。靖远伯王骥请选在京番将舍人,捕苗云南。乃命胜与都督冉保统六百人往已再征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参将贼平进都督同知。十四年夏,也先谋入寇,胜偕平乡伯陈怀等率京军三万镇大同。怀遇寇战殁,胜脱还。以武清伯石亨荐,景帝进胜左都督,督三千营操练。贵州苗大扰,诏胜往讨。未行, 而也先逼京师。胜御之彰义门北,击退之。越二日,引兵西直门外,解都督孙镗围。明日,都督武兴战殁于彰义门,寇乘胜进。胜与都御史王竑急援之,寇遂引却。胜追袭至紫荆关,颇有斩获。事定,乃命以左副总兵统河间、东昌降夷赴贵州。贼首韦同烈据香垆山作乱,胜与总兵梁珤、右副总兵方瑛等从总督王来分道夹击。胜进自重安江,大破之。会师山下,环四面攻之。贼窘,缚同烈降。还讨湖广巴马诸处反贼,克二十余寨,擒贼首吴奉先等百四十人,斩首千余级,封南宁伯,予世券。疏请更名,从之。移镇腾冲,金齿芒市长官刀放革潜结麓川遗孽思卜发为变,胜设策擒之。巡按御史牟俸劾其贪暴不法数十事,且言胜本降人,狡猾难制,今又数通外夷,恐贻边患。诏巡抚覆实,卒置不问。天顺二年卒。赠侯,谥庄毅。 (《明史·列传》卷四十四)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命胜/与都督冉保统六百人往/已/再征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参将/贼平/进都督同知。 B.乃命胜与都督冉保统六百人往/已/再征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参将/贼平/进都督同知。 C.乃命胜与都督冉保统六百人往/已/再征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参将/贼平进/都督同知。 D.乃命胜/与都督冉保统六百人往/已再征麓川/即命二人 充左右参将/贼平/进都督同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丞相,古代中国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某些朝代还有右丞相和左丞相之分。 B.伯,古代五等爵位之一,五等爵位从高到低依次是公、伯、侯、子、男。 C.总兵,官名。明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设有总兵和副总兵。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事毕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 D.谥,是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胜的祖父是元朝的右丞相,伯父那海,在明朝洪武年间归顺朝廷,因为在奉天靖难中立有战功而升任指挥同知。 B.因为毛胜和冉保是番将,又居住在京城,于是皇上命令他们统率六百人前往云南去镇压苗人,事后,毛胜升为都督同知。 C.在抵抗也先的战役中,毛胜先后在彰义门、西直门击退敌人。贼人首领韦同烈在香垆山作乱时,毛胜独领大军又一次大败敌军。 D.巡按御史弹劾毛胜贪婪残暴,又说他是外族降者,交通外夷,狡猾难制,恐怕会贻患边疆,但皇上并没向他问罪。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怀遇寇战殁,胜脱还。以武清伯石亨荐,景帝进胜左都督。 (2)移镇腾冲,金齿芒市长官刀放革潜结麓川遗孽思卜发为变,胜设策擒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欧阳修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①。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②。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注释】①赊,遥远。②槎(chá),木筏。 8.请简要分析首联“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的作用。(5分) 9.欧阳修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宋荣子能够在所有人都称赞或诽谤他的时候也不更加奋发或沮丧的原因是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觉得不过如此。 (2)杜甫在《望岳》中表达因睹山中景象而心胸荡漾,想极目所能地把这一切看个清楚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停止弹奏准备自言身世之前,欲说还休的矛盾心理,及其克服矛盾,决定一吐为快的神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