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浙江省宁波五校2016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5)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5-29 17:14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①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飕飗(sōuliú):风声。
21、首联中的“君”是指____,“我”是指____,紧扣诗题的意象有              。(3分)
22、有人评价:此诗不同于一般封建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请结合三、四两联简析诗歌的这一特点。(4分)
(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民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23.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的一个四字成语是             。(1分)
24.请简要概括孟子在上述材料中提出的主张。(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劝学》)
(2) 故国神游,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5) 罗幕轻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5年2月28日,知名媒体记者、主持人、策划人柴静发布自费制作的关于雾霾的调查视频,自己到工厂、农村、城市走访,对雾霾的形成、影响等做了一系列的报道。该视频的出现就像一颗原子弹在网络炸开了锅,一时间成为了网络最热事件。
人们发现,网络上除“挺柴”以外,也有人发声称柴静此举实为炒作,也有人说,柴静作为美国公民无权对中国环境指手画脚。你对柴静的做法怎么看?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