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1.(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B项的因果关系不完全正确。D项“可见,二叔比‘我’更明智”错。E项“二叔却很反感,认为‘我’的心眼歪了”错。) (2)①乐于助人,没有私心。他乐于帮人看风水,且从不收钱,把同村人看成自家人。②待人热情,真诚善良。“我”常去二叔家蹭酒,他还问“我”要“加菜吗”。大沙湾卖后遭“报应”,村里“炸了锅”,在“我”灰心丧气的时候,二叔安慰“我”。③敢于直言,坚持正道。“我”故意说要开始受贿,他马上说“你敢,我第一个实名举报你”。“我”几次想利用权力照顾二叔,他都拒绝了。(答“朴实”“热心肠”“正直”等也是对的。答“守旧”有分析也只给1分。概括的性格特点合理即可,要有分析举例,一点2分) (3)答案一:我认为二叔是小说主人公。①小说的情节围绕二叔展开,写二叔在村里的为人,写村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与二叔有联系。②小说通过大量描写二叔的语言和少量的神态动作等,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正直敢言、热情无私的农民形象。③小说通过写二叔对“我”的监督与警示,表现了新农村发展过程中只有正道直行才能真正使农村走上富裕之路的主题。 答案二:我认为“我”是小说的主人公。①小说的情节围绕“我”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感展开,写“我”对二叔的看法,写“我”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的行为和作用。②小说通过写“我”和二叔的对话以及“我”的所作所为,表现出“我”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农村干部,带领乡村走上了致富之路。③小说通过写“我”对乡村的改造过程,以及二叔在期间的警示与监督,表现了新农村发展过程中领导干部要不走歪路,带领农民走上富裕之路的主题。(围绕情节、人物、主题等组织答案,一点2分。若仅指出谁是主人公,未加分析,给1分) (4)四次写到二叔说的那些话,是为了表现二叔的担心,并督促“我”要为村里办好事。(观点2分)①头二次说“开膛破肚”“破坏风水”之类的话,是担心大沙湾被开发商采挖给村庄带来灾难。果然,第二年遇上大雨,大沙湾由于采挖,蓄水能力变差,导致村里的田地被淹,村民遭受巨大损失。可见,二叔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②二叔第三次说那些话,是因为“我”改造大沙湾减少了村民的口粮田,怕影响村民的生活。他的担心虽然守旧,但的确是出于为全村人考虑的。③二叔第四次说那些话,是因为“我”又在琢磨怎么改造旧村址,二叔的警告是要“我”要小心谨慎,无论怎样改造都要造福村民。(理由说三点,一点2分) 四、12.(1)E项3分,C项2分,A项1分(A“闹学潮”的说法不妥。B高层领导的尊称突出的是何鲁的名气和影响大。D“科学无法救国”说法有误。) (2)①以传奇开篇,设下悬念,吸引读者;2以传奇的内容来侧面表现何鲁智慧超群,名气大,影响远;3为下文写何鲁在各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做铺垫。 (3) ①结构上,用一张照片收束全文,体现何鲁其名士风采,照应标题。 2通过这张照片,侧面表现何鲁深受国家器重,知名度很高。3“一袭长袍”的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他爱国的特点,也突出了他作为名士的风流儒雅,与众不同。4结尾段意味深长,表达了作者对何鲁的钦佩赞赏。(答出三点即可,一点2分) (4)①学术上,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2做人上,不惧权贵,一身傲骨,敢于直言; 3育人上,甘为人梯,提携后进,栽培人才;4抱负上,学成归国,投身教育,矢志报国。5兴趣方面,精通诗词,擅长书法,开设讲座,听者云集。(具体分析略,答出四点即可) 五、13. B(各执一词: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不肯相让。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强调很多人意见各不相同,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14.C(A成分残缺,“招生”后加“模式”;B语序不当,应为“发掘、保护和利用”;D一面对两面,应在“引导”前加“能否”) 15.D 16. ①运动能为身体带来诸多好处 ②能有效改善情绪 17.构图要素:汉马会徽以武汉长江大桥为设计原型,图中标有“2016武汉马拉松”中文、拼音及英文单词。寓意:体现了马拉松比赛联接、沟通、跨越的主题。 六、写作(60分) 18. 略 语文(B卷)选择题答案 一、1.D(扩大范围,“中国政府一直”不当) 2.D(无中生有,“租赁市场的稳定”没有论及) 3.B(曲解原意,原文是“对于民间房主来说,这样的政令是否能得以执行是很令人怀疑的是很令人怀疑的”) 二、4.C 5. D(《易》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报任安书》中有“文王拘而演《周易》”) 6.B (B项中“被授予常侍郎的官职”是在“射覆”事件之后。) 三、11.(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B项的因果关系不完全正确。D项“可见,二叔比‘我’更明智”错。E项“二叔却很反感,认为‘我’的心眼歪了”错。) 四、12.(1)E项3分,C项2分,A项1分(A“闹学潮”的说法不妥。B高层领导的尊称突出的是何鲁的名气和影响大。D“科学无法救国”说法有误。) 五、13. A(各执一词: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不肯相让。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强调很多人意见各不相同,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14.A(B语序不当,应为“发掘、保护和利用”; C成分残缺,“招生”后加“模式”;D一面对两面,应在“引导”前加“能否”) 15.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