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6)
来源:
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5-27 17:58
宁夏银川一中2016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原文第1段说“新型城镇化是加快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一场深刻变革,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汇聚点,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移花接木,把两码事混在一起,且过分强化了“新型城镇化”的作用了。)
2.C(原文第4段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有序推进城镇人口市民化,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 “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不同于“要衔接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有序推进城镇人口市民化”不同于“全面推进城镇人口的市民化”。)
3.D(原文最后一段说“以城促产”而不是“以产促城”。)
4.B
5.D(“褒扬”应当为“褒贬”。)
6.C(“就不顾家人的反对”无中生有。)
7.(1)司徒建安王刘休仁听说后很高兴,于是要召见傅昭,傅昭因为宋氏多变故,就没有去。(“悦,致,以,故”各1分,大意1分。)
(2)南郡王继承帝位后,旧臣僚纷纷争权求宠,惟有傅昭和南阳人宗夬(guai),保全自身,坚守正道,不介入其中,最后没有遭受灾祸。(“嗣,守正,竟,罹”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傅昭,字茂远,黄河以北灵州人。父亲傅淡,熟悉《三礼》,是宋代知名人士,傅淡跟随宋竟陵王刘诞,后来刘诞谋反,傅淡受株连而被处死。傅昭六岁便成为孤儿,十一岁时,跟随外祖父在朱雀航卖历法之书,并成为雍州刺史袁顗的客人。袁顗曾经来到傅昭的住处,见傅昭读书自若,神色不变。袁顗感叹道:“这孩子神情不同寻常,将来必定能成大器。”司徒建安王刘休仁听说后很高兴,于是要召见傅昭,傅昭因为宋家多变故,不去。太原的王延秀将傅昭举荐给丹阳尹袁粲,深受袁粲的器重,召为郡主簿,袁粲让他的几个儿子拜傅昭为师。明帝死了,袁粲作哀策文,请傅昭为他定稿。袁粲每经过傅昭门前就感叹:“经过他的门前,寂静得如同没有人一样,打开帷幔一看,他在室内。这是名贤之人啊!”不久便成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永明初年,傅昭做了南郡王的侍读。南郡王继承帝位后,旧臣僚纷纷争权求宠,惟有傅昭和南阳人宗夬,保全自身,坚守正道,不介入其中,最后没有遭受灾祸。齐明帝登基后,亲召傅昭为中书通事舍人。当时任此职位的人,都势倾天下,惟有傅昭廉洁清静,不干预他人权事。他家中的摆设和衣著都很简朴,安心于粗茶淡饭。他常常把蜡烛插在板床上,明帝听说此事,赐给他漆盒烛盘等,并赐文:“卿有古人之风,所以赐卿古人之物。”天监十一年(512),出朝任信武将军、安成内史。安成自宋代以来多有兵乱,郡舍常有凶猛号叫声。待到傅昭来安成郡,郡内人夜晚梦见兵马铠甲浩荡,又听到有人说“应该避让好人”,众兵士一同腾空消失。做梦的人惊起。顷刻,疾风暴雨倏忽而来,几间房屋全倒塌,这就是做梦的人见到的军马践踏的地方。此后郡内房舍便安宁下来,这都是傅昭正直影响的结果。傅昭做官,常凭借清静廉洁理政事,不崇尚苛政。在朝廷,没有请别人为自己办过私事,不蓄养私人门徒,不为私利交往。傅昭终日端坐,常以读书记述为乐事,到老精神不衰,性情特别诚实谨慎。儿媳妇曾从娘家带回别人馈赠的牛肉,傅昭把儿子叫来,说:“吃人家的牛肉是犯法的,报官也不可以,把牛肉拿去埋掉。”他处世律己,不在暗中做昧良心的事,大概总是如此。京城的后辈,崇尚他的学问,尊重他的道义,人人都认为自己赶不上他。大通二年(528),傅昭死,享年七十五岁。皇上下令赠钱三万,布五十匹,当日举办丧事,谥号为贞子。
8.两首诗都以隋朝的衰亡为题材借古讽今,都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隋宫》用“宫锦”与“障泥”、船“帆”相对比,隋炀帝一人“乘兴南游”和“举国裁宫锦”也形成对比直写皇者的腐朽荒淫,极端挥霍,导致隋朝衰亡。《汴河曲》开头两句以“汴水长流”与“隋宫化尘”作鲜明对比,见出自然永恒、人世沧桑、豪华如烟、历史无情。(3分)
9.咏史与怀古,性质相近但有区别。(1分)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怀古则多因迹起情,重在抒写历史沧桑之慨;咏史实(史实)而怀古虚(意象)。(2分)《隋宫》抓住“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这一典型事例,表现帝王南游的奢靡浪费,从而寓含奢淫覆国之戒;而《汴河曲》只就“汴水、隋宫、长堤、柳树”等带有沧桑感的物象虚加点染咏叹,抒发今昔盛衰之慨,吊古伤今之情。而正如杜诗所言,一则“举隅见烦费”,一则“引古惜兴亡”。(3分)
10.(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