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B这一句看不出“有学问”;D“但也看出他的自私自利”不符合本文的主题;E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①落魄的乞讨者:早年逃荒乞讨,寄住他乡。②手艺精湛的木匠: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更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③有知识有学问却不善言辞的教书先生: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有高见,肚子里的学问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④知恩图报的慈善家:用每月领到的钱做了结实的课桌椅送到学校去,还设了助学金。(6分,答出三点即可。) (3)①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运用动作描写(“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丁……继而是一个身影”)、外貌描写(“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缠着破布条”)和语言描写(“大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吃的吧。”)。侧面描写:描写“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4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大先生起初落魄,走投无路的窘况,与下文形成受人尊重,国家供养的幸福人生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 (4)①落魄时,有人及时相助;②木工手艺精的很,得到认可;③受人尊重,任教书先生;④享受上了退休的待遇,给学校做善事,还设立助学金。(8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B表述不完整、不严密。最主要的是与“改学细菌学”、“考察了十七个国家的公共卫生现状和措施”等等密不可分;C断章取义。原文是“流行性病毒正在祖国肆虐,成千上万的人,包括自己的亲姐姐”;E以偏概全。原文是“读过的三联人士及其后人”。) (2)①作者借父亲生前写的诗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崇敬之情以及知识界与出版界的人士对父亲的高度评价;②凸显了父亲不同寻常的形象:虽是科普作家,但文学素养很高,创造了生命的奇迹;③在标题和开头引用诗句,使文章富有诗意,也突出文章的主旨,总领全文。(共三点,每点2分) (3)①父亲作为一名优秀细菌学专家,及时用科普文章介绍各种与我们身体相关的毒菌的专业知识;②父亲用生花妙笔将专业知识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采用各种各样的体裁形式,将各种毒菌拟人化,从而吸引了读者汲取科学知识;③因为身处抗战期间,父亲笔下的毒菌贪婪、狠毒、阴险——活像一群侵略人体的小魔王,使读者能以此与现实生活中敌人作形象的比照,激发正义感和斗志。(共三点,每点2分) (4)①具有很高文学素养的科普作家:熟读中国诸子经典,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接触西方文学与哲学,阅遍了世界名著;能写诗,科普文章妙笔生花。②优秀细菌学专家:多次吞食食物毒细菌作自身感染试验,并因此染病终身;翻译《世界卫生事业趋势》、《细菌学发展史》等文介绍给国人;准确地预见到了细菌战的可能和反细菌战的必要;撰写科普文章广泛介绍毒菌。③具有民族大义与爱国情怀的爱国者:他认定医学才能救国,就专学细菌学;他愤世嫉俗,不满国民党的贪官污吏;抗战时期中国唯一拿笔奋战的著名科普作家。④具有顽强意志的强者:中枢运动神经遭到破坏,手脚活动发生障碍,他顽强地学完了全部医学博士课程;病情加重,先打好腹稿,口述请人记录。(每点3分,答出三点给满分,共8分) 13.C(坚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坚固,常比喻意志不可动摇。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可指工事,也可指决心意志。固若金汤:形容工事非常坚周。) 14.C(A结构混乱。“据……大数据显示,”是“据……”和“……显示”两种句式的杂糅,可改为:①“……数据显示”;②或“据……数据”;③或“从……数据来看”。另外,“游客人数最多的景区为杭州西湖,309万人次涌进西湖景区,,搭配不当,可改为“游客人数最多的景区为杭州西湖,达309万人次”。B成分残缺。应在“从温饱到环保”后加上“的转变”。D前后矛盾。可删去“左右”。) 15.B(A项递进关系不当;C项“弥补其缺憾”不准确;D项后半句“行走才是一种健全的生活方式”说法绝对且与后文衔接不好。) 16.①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②损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③拯救汉语汉字文明与保障青少年健康已势在必行(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漫画内容:一名男子手拿一张带有“居民区地名”的纸条,面对诸如“曼哈顿广场”“威尼斯水城”“维也纳湖畔小区”“建设路”等“大洋怪重”的路标指示牌瞪大了眼睛,不知该怎么走了。(2分) 我的建议:①城市的街道命名应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力求不重复。②有关部门应规范地名,杜绝诸如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出现。③坚决制止胡乱更改地名的现象。 (每点2分,共4分,答出两点建议即可;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8.【立意提示】①农民工这一“坐”,“坐”出了他的善良与爱心;②农民工自卑的根源在于城里人的歧视;③农民工放着座位不坐也是一种抗争;④弥补城乡之间的差距在于享有平等的权利。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