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河北省张家口市2016年高考考前模拟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8)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5-14 22:04
11.(1)【答案】选E得3分,选C得2分,选B得1分,选AD不得分。(A在弟弟刚刚得知哥哥要卖掉天地房产时并不知道哥哥要干什么,只是认为哥哥要去买官,所以想不通,而且说你挣再多我也不眼红,所以并不能说他是看中钱而漠视亲情。B贾知县这样做是为了为民除害,防止于恶霸再次逃脱危害百姓,但是并不是为了报自己无故被贬官之仇。D这段的内容是记叙的表达方式,并不是细节描写,同时认为因为丢面子就想杀死贾知县,体现于臣的自私的逻辑也不成立。)
(2)【答案】
①贾知县抓住了于某却被免职;故事突转,为下文杀于某做铺垫。
②重金复职,抓到于某后立即辞官;表现了他杀掉恶霸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
③化装成乞丐,隐藏在陈州,无人知晓;表现贾知县的机智。
④弟弟最终举报了哥哥;反衬贾知县的清官形象。
⑤行刑时有人高喊慢动手,却只为了戴孝目送贾知县;表现贾知县赢得百姓敬仰。
(这道题是对文章情节的梳理,同时暗含了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划分理解,为理解全文的主旨做铺垫。要让学生知道此类题目是为了理清结构层次以及鉴赏小说情节设计的妙处。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6分,若“好处”答成其他内容,只要合理也可给分)
(3)【答案】
①嫉恶如仇,为民除害。(或答为官正直等意思对即可。)
②机智有谋,勇敢果断。再次捉拿于恶霸时吸取教训,选择躲藏在陈州;敢于碰硬,果断辞官。
③含泪而终,内心悲苦。
(这道题设问角度是人物形象,不是人物性格,所以除了性格特征之外,还可对人物在小说中的表现理解概括。每点2分。)
(4)【答案】
原因:①恶人得势,无法铲除。②亲人误解,遭受埋怨。③感激百姓,心满意足。(每点2分)
好处:塑造了贾知县的人物形象,突显中心,耐人寻味。(2分)
(这道题是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理解,文章不仅悲在为民除害的贾知县被斩首,而且更加悲在亲人的不理解,悲在社会黑暗、奸臣当道,贾知县不能伸张正义、为民除害。另外,作用只要能扣住形象、主旨、阅读效果概括回答即可。每点2分。)
12.(1)【答案】选E得3分,选D得2分,选B得1分,选AC不得分。(A根据“固然,这时候他很热衷于收集矿石和昆虫标本,但这是在男孩子当中很普遍的一种爱好,虽然我们现在可以认为他未来的科学研究乃是儿时兴趣的延续。”可知。B从医学院退学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毫无兴趣,一个是生性脆弱,二者没有因果关系,所以给1分。C父亲这样做只是不愿儿子去影响了前途,并不是故意为难。D根据原文原文最后一段和“相关链接②”能够判断。E. 文章写出了达尔文从一个神创论者到一个进化论者的转变过程,又展现了达尔文自身的成熟,传主的人生经历给了我们启示。)
(2)【答案】
①家庭方面。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是家庭的耻辱;不同意他进行环球航行。
②神权方面。自己曾经是一个神创论者,社会中普遍认同神创论,自然选择论显然是对神创论者的污蔑。
③同行竞争的压力。华莱士的学说与自己的研究成果极其相似,让达尔文内心沮丧。
(每点2分)
(3)【答案】
①实践考察。从小就有兴趣,参加环球航行。
②质疑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许多与神学不同的现象敢于质疑,认真思考。阅读《人口论》引发思考。
③大量阅读。他阅读了与专业有关的资料,还阅读其他领域的书籍。
(每点2分)
(4)【答案】
理解:①专业选择阶段。偶然被推荐去参加环球航行,但兴趣、博物学上的天赋让选择有了必然性。
②生物研究阶段。
自然环境下的变异的研究突破是偶然的,但研究者的优秀品质让这种结果有了必然性。
③结果的发布阶段。生前发布自己的学说是偶然的,但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人们对于他的敬仰是必然的。
④启示: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积极努力地去准备,机会来了才能够抓住,实现人生价值。
(每点2分)
(此题需要将全文分成三个大的阶段,然后综合理解其中所蕴藏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因为题目是偶然中的必然,所以出题人的意图还是说这种结果是必然的,所以启示的侧重点在必然性上。答人生不可测等答案的此点不给分。另外作答时要进行概括叙述,防止照抄原文信息文字量太大的情况。)
第Ⅱ卷  表达题
13.【答案】D 【解析】革故鼎新:指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等。弃旧图新:抛弃旧的,谋求新的。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离开错误的道路走向正确的道路。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14.【答案】C【解析】A项语序不当,将“每当”提到“外国人”之前。B项偷换主语,在“如今”前加“这些人”。 D项句式杂糅,应该为“未来一周天气大多是阴雨天气”或者“未来一周天气以阴雨天气为主”。
15.【答案】C
16.【答案示例】①很多人会和朋友开玩笑(很多人会蛊惑身边的朋友) ②不过传播网络谣言的危害很大 ③它们为何屡禁不止
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7.【答案示例】下联:数载厚积六月定乾坤赢得金榜题名   横批:舍我其谁(大展宏图)
【评分标准】写出下联给4分,横批给2分。
18.【思路提示】
这是一道有关校园生活的材料作文题,贴近考生实际生活。“严禁学生自带手机的命令”能否收到理想效果?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适用于青少年?相信考生对这些问题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写好此类文章,首先要做到针对核心事件,对“某一方观点或行为”有所侧重与选择,观点明确。泛谈“教育”这一宏大话题,或大谈“手机利弊”“自觉自愿方能走得更远”等话题,没有在材料的具体情境中分析说理则意味着脱离了指令。
从赞成校方的角度进行分析,校方发布“严禁学生自带手机进校园”有一定合理性,针对手机违规的学生最终劝退的处理,也体现了治校从严的敢于担当。由此可立意“拒绝手机”“教育亦需雷霆手段”
从反对校方的角度进行分析,校方发布的“严禁学生自带手机进校园”的命令不够明智。不能因手机可能引发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就禁止学生自带手机。在各种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的信息化社会,学生学习之余利用手机可以拓宽视野,了解新知,亦可缓解学习压力。由此可立意“手机何罪”,“教育手段也要跟上时代”。
从辩证的角度进行分析,校方出发点固然可以理解,但教育的方式方法未必能收到预期效果。学校还需通过其他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由此可立意“教育宜疏不宜堵”。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