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6题。 丹青难写是精神 熙宁元年四月的一天,春风拂柳,阳光明媚。皇宫里,神宗皇帝与身为翰林学士的你有了一次关于治国的问答。言犹未尽,你又奏《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那次长谈,君臣相见恨晚。神宗一次又一次阅读你的奏章,感慨治国之道,大都在此奏章矣。载入史册的这次“越次入对”,轰动朝野。就这样,你被时势推上了北宋王朝的最高政治舞台。后世闻名的王安石变法由此轰轰烈烈拉开序幕。 你自己襟怀坦白,即便担任宰相,位极人臣,仍保持着“在上不骄”、勤政廉洁的作风。妻弟千里迢迢来到京城,你招待他的只是两枚烧饼、一碟卤肉、一碗青菜豆腐汤。妻弟误会,赌气把吃剩的烧饼扔在桌上,你不声不响地将烧饼吃完。 元丰七年的春季,你害了一场重病。病愈之后,你觉得半山园也是累赘,只在江宁城内的秦淮河畔租了几间小屋。七月的金陵,酷热难耐,但你就是在如此简陋的住所里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你在变法失败的无奈中发出这样沉重的感慨。你惆怅于自己一颗拳拳之心在当世得不到理解,也忧虑着自己的变法之志和洁白人格会被后人抵毁和误解。然而,你应该感到欣慰,岁月的流水,洗刷掉了你头上的污名,后世的人们终究得以站在公正的立场为你还原真相,并以历史的尺度给予公正的评价。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看,那半山园的梅花又一度迎风怒放。这梅花,香在墙角,香在千古,香在百姓的心间…… (取材于杨晓光的同名散文) 20.文中划线词语的字形和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21.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的前两段描写了半山园的环境,一虚一实,虚实结合,营造了凄清的氛围。 B.对王安石塑像的描写与后文对王安石经历的叙述相呼应,使人物形象丰满可感。 C.因为觉得半山园太大太冷清,所以王安石病重时在秦淮河畔另租几间小屋居住。 D.文章所选事件大多发生在春天,这只是一种历史巧合,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含义。 E.作者运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拉近了与王安石的距离,便于事件叙述与情感表达。 22.文中王安石的《梅花》一诗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下列诗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 D.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 23.请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引用王安石《梅花》一诗的作用。(4分) 24.本文题目是“丹青难写是精神”,请结合文意具体阐释“精神”的内涵。(6分) 25.结合本文,谈谈王安石变法对你的启示。(4分) 26.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论述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请在横线上写出诗文原句。(2分)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7.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①如果你到半山园游览,请根据上文或你对王安石的了解,在留言簿上写一段留言,表达你的心情。可写诗歌。要求:情感真挚,有感染力。 ②有人倡议,有围墙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对此,请表明你的观点。要求:语言简明,有理有据。 ③汉字书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的会场上高潮迭起,令人赞叹的瞬间也很多。请描绘你认为最难忘的一幕,与大家分享。要求:描写生动,画面感强。 28.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 ①假如有一天,机器人得到普及,来到你的身边,你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会发生哪些故事。请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②“倡导全民阅读”已经连续3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全国两会,还有政协委员呼吁,尽快为全民阅读立法。但也有人说,阅读本来是自由的事,以立法的形式进行强制约束,味道就全变了。关于“倡导全民阅读”立法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写一篇议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