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北京东城区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5-06 23:12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16.(3分)D
17.(9分)
①(3分)C         
②(6分)言笑晏晏  言既遂矣  红酥手  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泪痕红浥鲛绡透
18.(6分)答案示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写词人赞颂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冒进误国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的立场和态度,并以廉颇自比,既表明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随时准备抗金杀敌的决心,也表现出担心报国无门的忧虑。全词塑造了一位为国忧心、老骥伏枥的爱国诗人形象。
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上片塑造了一位能文能武、期待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借李密、虬髯客的事迹表现所与交游的人若非饱读诗书之士,便为行侠仗义之人。下片回忆自己未能出击强敌,像古代英雄那样登燕然山勒石纪功,只能草草归故里的经历,如今华发苍颜,不能再展抱负,只好以酒浇愁。全词塑造了一个满腔忧愤的爱国诗人形象。
(形象特点或思想情感2分,结合用典手法分析诗句4分)
 
四、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19.(2分)A
20.(3分)B
21.(3分)A
22.(5分)要点:
   ①为北平的陷落焦急  ②推想中日战事与世界的关系  ③忧虑一家人乱世中的生计  ④痛恨侵略者,希望为国尽力,不做亡国奴  ⑤忠孝无法两全,焦虑惶惑,无所适从
23.(3分)要点:
不同。前者表现出瑞宣绝不作亡国奴的爱国情怀,坚定,不容置疑;后者则表现出瑞宣要承担全家的生计而无法出城抗敌、为国尽忠的无奈、痛苦与忧愤。
24.(3分)要点:
文中三次提到天气晴朗,阳光明亮,突出强调了自然环境的美好,以此反衬日寇光天化日之下的侵略暴行令人发指,与九门紧闭的北平城形成对比,突出后者陷落后的死寂。
25.(5分)答案示例:
用排比的手法列举了北平城有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概括了北平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与生活特点,强调北平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北平人淳朴温和,美好文明,指出北平是中国的象征,中国和中国人热爱和平。这样的国家和人民却无端遭受日寇的入侵,“不为什么,不为什么”,以反复的手法突出侵略的野蛮与横暴,与末句“强暴”这一拟人化手法呼应,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恨。整段文字强烈表达了瑞宣对北平的无比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也传达出作者对北平、对中国的无限深情。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6.(10分)(略)
27.(50分)(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