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广东省增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4)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4-25 21:54

参考答案
1.A
【解析】(A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B通俗文学艺术;C痛恨到极点;D恳切的教导,褒义。)
2.B
【解析】(A项中“蒙”意为“昏迷、神志不清”时,应读mēng,“蒙头转向”即为此;C项中“斗角峥嵘”的“角”应读jiǎo;D项中“省俭”的“省”为“节俭”意,与“费”相对,应读shěng。)
3. B
【解析】(A一石激起千层浪:使本来平静的局面引起动荡;B一面之词:指争执双方的一方所说的话;C白手起家: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D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先后的位置弄颠倒了。)
4.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D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情,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此处应为“当之无愧”。所以选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解析】
【小题1】D(“使用公元纪年”的说法体现了一种民族开放心态,不属于“炎黄文化”范畴)【小题2】D(南北方言的差异大,不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根本的深厚性”)
【小题3】C(文中无“使用拼音文字会促进创新”的观点)
6.B(2分)E(3分)
7.
①互联网从总体上提升了大多数人的阅读时间。
②互联网式的碎片化阅读,让随时阅读成为了可能和习惯。
③电子化阅读也有可能促发深度思考。
④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式和可拓展性,能让阅读走得更远更深入。
8.数据“46.7%”说明小学生的网络阅读具有普遍性,有一定规模。
【解析】
6.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阅读并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进行比较,筛选,然后做出判断。A是卡尔思考的课题,而非事实;“正在牺牲”不等于“丧失了”;C卡尔是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D文中是先改变大脑神经系统,从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通观全文,互联网式阅读给我们带来了四点好处,每点一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此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说明数据,然后结合理论提出合理建议。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9.9、D
10、C
11、A
12、B
13、(1)怎么(或“为什么”)让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
(2)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并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于是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辑,我就为它作序并保存起来。
(3)圣俞也自因不得志,乐于在诗中表现抒发(不得志之情)
【解析】9、处境困厄的人
10、前一个“于”,介词,在;后一个“于”,介词,向。A皆为连词,相当于“来”, B皆为副词,大概,D皆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1、 2写他“穷”的现状4写他借写诗抒发不得志6写世人喜其工巧
12、原文中“说”同“悦”,即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
13、(1)大意1分,其他得 分点为“奈何、穷者、徒”。
(2)得分点“嗜、遽、类次、序”。
(3)得分点“以”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我听到世上的人常说:诗人显达得意的少,困厄潦倒的多。难道果真是这样的吗?大概是因为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作品。大凡胸藏才智、抱负,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大都喜爱放任恣纵于山头水边。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外部事物,常常探索研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而他们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情绪,感发寄托在怨恨讽刺的作品之中,倾诉着逐臣寡妇的哀叹,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大概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如此说来,那么就不是写诗能使人困厄,而应该是诗人遭遇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庐陵欧阳修序。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