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公率晨入暮出,暂退辄复宣召,或辍食趋宫门,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5分) (2)及公见上,盛称鹏年,总督意沮,陈公得免罪,反以是见知,竟为名臣。(5分) 13、参考答案:(1)当时张英都是很早进来很晚出去,刚刚退朝总是又被召见,有时停止吃饭就奔向宫门,小心谨慎细致周到,时间久了,皇上更加器重他。(2)等到张英见到皇上,大大称赞陈鹏年,总督阿山感到沮丧,陈鹏年得以免罪,反而因此受到皇上知遇,最终成为著名的大臣。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逐字对译。特别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1)中的“率”(一概,全都)、“辄”(总是) “趋”(奔向)、“慎密”(细致周到)。(2)中的“盛”(大,极力) “沮”(沮丧,失望) “见知”(受人知遇)“竟”(最终)等。 评分标准:(1)句重点词“率”“辄”“趋”“缜密”,每个1分;句意1分。(2)句重点词“盛”“沮”“见知”“竟”每个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张英为人淡泊宁静寡欲,从他壮年开始,就有归隐山林的心思。康熙四十年的冬天,张英就请求退休回乡。临行,皇帝赐宴畅春园。张英回到家乡,冬天住在城里,其余三个季节多住在龙眠山双溪间,从此,安闲自在闲游在山中。一共七年,写了《聪训斋语》、《恒产琐言》等书,教育子弟以从事根本努力耕田随分知足的道理。康熙四十二年,圣祖康熙南巡,张英迎接皇帝到江宁。皇上将返回行在,被张英再次留宿。这时总督阿山想要增加钱粮耗银供应南巡。江宁知府陈鹏年持有不同意见。总督已经久积怨恨知府陈鹏年素来刚强不屈,想借此因为供应获罪。张英故意不办理,扈从王公大臣和侍卫都说知府诽谤巡游,罪在不赦。等到张英见到皇上,大大称赞陈鹏年,总督阿山感到沮丧,陈鹏年得以免罪,反而因此受到皇上知遇,最终成为著名的大臣。康熙四十七年去世,七十二岁。皇上赏赐祭祀安葬,谧号文端。 (选自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卷八,有删改) 张英老家住宅旁边有块空地,和吴氏紧邻,吴氏越过使用了。家里人写信快马送到京城,张英读后写了一首诗随后寄回,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到张英的信,于是退让三尺,吴氏听到了被他的大义感动了,也退让了三尺,所以就用“六尺巷”作为名字。 (选自姚永朴《旧闻随笔》)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江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江 董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董颖是宋代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1)两首诗的第二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14.(1)答案:王诗用的是拟人,“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2分)董诗用的是比喻,“镜天”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以“飞雪”比喻白鸽,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中是对指定的诗句进行赏析,而且有是给定了角度——修辞手法。首先要判明修辞手法,重要的是表达效果的分析。 (2)两首诗寓情理于景物之中,请结合诗歌的后两句简析其中蕴含的情或理。(4分) 答案:王诗诗人借山光水色的变化寄寓人生感悟: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2分)董诗诗人期待柳条成荫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情理的分析要从全诗出发,读懂整首诗歌的意义才能把握。但具体分析过程只需要结合最后一句即可,最后一句往往是点题的。 评分标准:(1)每一点2分,回答“对比,用成双成对的鸥鸟,反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也可给分。(2)每一点2分,答出“人生感悟”和“心情”(或“向往”)即可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