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川省广元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统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3-23 21:08
四川省广元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适应性统考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学习书法,首先应该是取径的问题,即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好看的问题。晋人卫栋(即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对七种用笔的阐述,既侧重于线条的审美现象,也兼顾到用笔动作的技巧内容,有效果也有过程,既衡量什么字好看,也衡量怎么写好看,开列出某笔‘·如千里阵云”、某笔“如高峰坠石”等七项好看的标准,意在告诉学书者,在技法的学习上努力的方向。卫夫人所关注的是线条美中的技法问题.线条美是书法艺术独有的特殊内容。因此,古来的技法理论中十分关注线的运用。对线条的把握,是书法学习的重要路径。
    无论站在批评的角度还是站在教学的角度,汉魏时的人们更多地关注线条而忽略结构,这大概是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线条是属于书法的,而结构是属于文字的。到了后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结构的审美价值的开掘。基于此,在站在教育者的立场而谈书法的技法学习的言论中,对于结体的重视可以说与对用笔的重视提到了同等的高度,结体的学习亦成为学书者的重要途径。至于古书论中有言用笔第一间架次之者,有言先学间架,间架既明则学用笔者,在我们看来,也并非是古人非要从中论出这两个取径孰为高下,而是说这两者在学习书法时不可轻忽其一。
    谈取径问题,是说从哪里入手学书法,古人择用笔与间架两途,实际上是直入根抵之法。而此一基本功不扎实,则书法亦如转蓬、浮萍,无所依傍,终无力而美。
    学习书法,始于技法的学习,技法的学习是枯燥而艰苦的,非有毅力与恒心,不足支持。毅力与恒心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意志力的问题。在书法技法学习阶段,那种单调枯燥常常影响学习者的情绪,意志力薄弱者常为单调枯燥的行为方式所导致的消极情绪所左右,从而导致学习的半途而废。所以在中国书论中谈到书法的技法学习及训练时,十分强调持之以恒。曾国藩谈到学习书法时曾提到“每日习柳字百个……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且莫间断,熬过此门,便可稍进;再困再进,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困时不间断,这可以说是古人论书法学习时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流传下来许多书法大家刻苦学习的故事,如说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多;如说钟繇入抱犊山习字,木石尽墨;如说唐大宗夜半把烛习《兰亭序》;如说赵孟頫习字十年不下楼,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故事不管是实有其事还是仅为传说,都足资教海。
同时,古人也注意到,过分强调学书的困难,也会造成学书者的心理压力,从而削弱学书者的意志力。所以他们既告知学书者学习是艰苦的,困难重重。同时,也告知学书者,困难绝非不可克服的,知难而退,难则难矣,知难而进,难则不难。
古人站在书法教育与书法学习的立场,言学书者的取径问题既多且徉,诫勉有加;言学书者的毅力问题由正及反,考虑周全。这其中有无偏颇有无武断有无机械,暂且不论,仅就其如此细致的分析,如此谆谆的教侮,已足以说明古人对技法的学习艳有十分重视的态度。
〔摘编自巴蜀书社《中国书法讲座》)
1.下列粉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进入艺术殿堂伊始,技法问题就受勤书法教育者及书法创作和研究者的特别关注。
    B,学习书法,如何取径的问题,就是怎样写才能把字写好看,怎样用笔创造线条美的问题。
    C. 线条美是书法艺术独有的特殊内容,因此卫夫人在《笔阵图》中特别关注运用线条创造线条美的问题。
    D.从书法教育的角度看,古人重视的是书法技法学习中的取径问题和学习者的毅力问题。
2.下列对原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取径问题上,古人关于“用笔”与“间架”两条路径的选择,文章认为是有高下之分的。
    B.在书法技法学习初级阶段,练习线条常常是单调枯燥的,这会影响学习者的情绪与意志力。
    C.既告知书法学习者学习的困难,也告知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这对于初学者是有好处的。
    D.古人谈学习书法技法的言论,不论其有无偏颇对错,都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卫夫人是出于教育的目的、站在教育者的立场上谈论书法的技法问题的。
    B.用笔与间架是书法最基木的东西,可以说没有它则没有书法艺术。
    C.汉魏时期的古人们,关注线条而忽略结构,因为他们认为线条是属于书法的,而结构是属于文字的。
    D.汉魏以后,谈论书法技法学习的言论中,结构与用笔才得到了同等的重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