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江西省九校2016届高三下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7)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3-22 20:25
11.⑴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B项中强拉因果。从小说全文来看,蟀爷演技能够“高人一筹”并不是因为“养蟋蟀”;同时,蟀爷养蟋蟀虽有揣摩学习的用意,但这并不是主要的。D项“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有误,应是“使情节更集中”;“揭示小说深刻弘大的主题”错误,小说的主题称不上“弘大”。A项“超凡脱俗的为人品性”有拔高之嫌。)
⑵作用:①刻画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特点:传统而古朴(2分);②交代人物的活动场所(2分);③引出下文“蟀爷”热爱京剧的对话(2分)。
⑶①弘扬国粹,甘于奉献。蟀爷舍弃自己的“玩虫”小技,远赴青海,协助学生排演京剧。②演技高超,有意让贤。蟀爷在扮相、唱功、做功都有过人之处,名震江南。但六十岁时,他主动让道,坚决要求退休。③热爱生活,富于情趣。他擅长养过冬的蟋蟀,训练蟋蟀只在白天鸣叫,人虫“合二为一”,达到“化境”。④直爽乐观,重视情感。蟀爷常和虫友们喝茶、聊天及与虫友们辞行;在青海时,给虫友们打电话。(每点2分,答到三点即可得满分)
⑷答案示例:
观点一:常青松不是一个多余的人(2分)。理由:①从情节上看,他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他是故事的见证人,显得故事更真实可信。②从人物形象上看,他虽是次要人物,但起到陪衬的作用。③从主题上看,小说的主题思想不仅借助于主人公蟀爷形象来反映,也借助于他结尾处回答虫友的问话来揭示。(每点2分)
观点二:常青松是一个多余的人(2分)。理由:①从情节上看,小说主要是围绕蟀爷玩蟋蟀、演京剧的事来展开的,跟常青松关系不大。②从人物形象上看,蟀爷是小说主要人物,常青松此人可有可无。③从主题上看,小说主要是通过蟀爷的事来突出“大道小技”均不能丢的主旨,与常青松无关;结尾处却用常青松的评价来揭示主题,显得生硬直白。(每点2分)
12.⑴C项,3分;E项,2分;D项,1分(A“四处奔波”“如愿”无中生有;B强拉因果,文中也没说“一再挽留”;D周氏啮小蜂是周尧的研究生杨忠歧找到的。)
⑵①为“长跑队”自编爱国歌曲。②维护国家尊严,拳打法西斯青年。③抗战爆发后,回到祖国,投身抗日前线。(每点2分)
⑶①放弃国外学习研究的好机会。②放弃川大到偏远的西农去。③把自己的奖金和稿费全捐献给博物馆和用到设立奖励基金上。(每点2分)
⑷“不朽之师”是指为人类谋福利,为人民作贡献的大师。(2分)被称为“不朽之师”是因为周尧在三个方面贡献突出:①立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抗日战争爆发后,决然回家参加抗战;②立功:治理小麦吸浆虫害功勋卓越,设立奖励基金,培养科技人才;③立言:完成《中国昆虫学史》《中国盾蚧志》《中国蝶类志》等多部著作,提出“时空统一”的进化分类与歧序分类的理论。(每点2分)
13.A(守口如瓶:形容说话慎重或严守秘密。三缄其口: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14.C(A项成分残缺,在“世界眼光”前加“具有”; A项成分残缺,在“世界眼光”前加“具有”。B项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B项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D项中途易辙导致混乱,应将“二孩政策”放到“自”后。)
15.B(由句式一致可知②在第一个空,排除A、D;由③④转折关系可知④在③前)
16.⑴学习和思考的结合;⑵思考同样不可忽视;⑶既注重培养弟子的学习能力。(答对1点1分,答对2点3分,答对3点5分。该文段属于总分总结构,阐述“学与思相结合”的问题。首句为总起句,⑴处答案可从后句的“思而不学”、“学而不思”、“会学习再加上能思考”推断得知;⑵处与前面内容构成转折关系,且由后面内容可知光学不思是不行的,推断出“思考同样的重要”;再从整段内容和末句可推断出⑶处答案。)
17. (1)要素:由红烛、数字30、汉字书法“师”构成。(2分)
    (2)寓意:①红烛与汉字书法“师”的结合象征着教师的奉献精神;②数字30体现了从教30年教师将的一生献给教育事业;③红色表达了从教30年的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荣誉。(答对1点为2分,对2点为满分4分)
18. 评分标准:参照2015年江西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