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A(A项,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B项,引而不发: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此处误用为“做事不果断”,属望文生义。C项,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很忙。用在此处表意错误。D项,剖腹藏珠:剖开肚子来藏珍珠,比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此处不合语境。) 14.C(A项,“别具一番风味”前缺少主语,可改为“徜徉在河内别具一番风味的法式建筑之中”;B项,“针对”缺少宾语,可在“‘划算’”后加“的问题”;D项,“时速”中的“时”与“每小时”重复,可将“每小时”删掉或将“时速”改为“速度”。) 15.C(按照叙述主语一致原则,可以先排除B;而两个短语“望着那锅”、“闻着那肉香的味道”,同为动宾结构,衔接句也应符合这一特点,据此,可以排除A;另外,这段文字的叙述主体应为“红焖肉”,而D中的叙述主体却偏移成了“妈妈”,不妥。只有C合乎衔接各项要求。) 16.略。(内容2分,对偶句字数1分,词意1分,词性1分。) 17.该图标由船帆、波浪形及圆形构成。(2分)四个船帆组成数字“7”和“11”,突出中国“航海日”;数字又暗示郑和下西洋的事件,体现航海事业历史悠久;波浪代表海洋,和船帆组合又寓意着航海事业扬帆奋进;波浪纹与“如意纹”相似,有“吉祥美好”之意;圆形寓意航海事业圆满,又象征睦邻和谐友好。(4分)(寓意部分答出其中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18.略 【参考译文】 钱乙字仲阳,他父亲钱颖善长医术,却嗜酒而喜欢出游,往东到海上去就没有回来。钱乙才三岁,母亲早死,他姑姑嫁给吕氏,吕氏怜悯并收养了他,长大以后,就教导他学医,并告诉他的家世。钱乙哭过之后,请求去寻找父亲,一共寻找了八九趟,很多年后,终于找回父亲,此时他已三十岁了。他侍奉吕氏如同父亲,吕氏死后没有后代,他就给吕氏收殓埋葬,穿孝衣守丧。 钱乙最初是因《颅囟方》著名,授给他翰林医学的官职。皇子患惊风病,钱乙给他喝黄土汤而治好了他的病。神宗召见他询问黄土汤治病的情形,他回答:“因为土能克水,水平稳了,那么惊风自然就停止。”神宗高兴,提升他为太医丞。广亲的长子患病,钱乙诊他的病说:“这种病可以不用吃药而痊愈。”广亲的小儿子在旁边,钱乙指着他说:“这孩子将突然患病,使人惊恐,过了三天的午后,可无忧。”广亲家的人很生气,不答话。第二天,广亲的小儿子果然突发羊角风,十分危急,请钱乙给他诊治,三天就病愈。 钱乙本来就有身体瘦弱的毛病,常常用心治疗自己,后来病重,他叹道:“这就是所说的浑身麻木疼痛的病。进入内脏者死,我大概要完了吧。”随后又说:“我能把病痛移到四肢末端。”于是,就自己制药,日夜喝它。左手、左脚突然蜷曲不能活动,他高兴地说:“可以啦!”他因病辞职回家,不再出来为官。钱乙开药方,广博通达,有关医书无不阅读,不固执地死守古法。特别精通《本草》等书,辨别纠正它错误的地方。晚年时,痉挛麻痹的病症逐渐严重,他知道不能治疗,就召来亲戚诀别,换上衣服等待死亡,于是去世,终年八十二岁。 王克明,字彦昭,是绍兴、乾道(皇帝年号)年间的名医。他刚出生时,母亲缺少奶汁,就喂他吃粥,他因此得了脾胃病,长大后更加严重,医生认为治不好了。王克明自学《难经》和《素问》,来寻找治疗办法,用心施用药物,他的病才好了。之后他开始用学来的医术在江淮地区行医,又到了苏州、湖州一带,尤其擅长针灸。他诊脉遇到难以治疗的病情,必定深思一番弄清病症的关键,之后再用药。(他认为)病即使表现出多种症状,有的可能只用一种药就可以去除病症根源,根源去除而其他的病症自然会随之消失;对有些病人则不给药,告诉病人到哪一天病就自动好了;有的病,他认为吃药治不好不是药的问题(不是吃药能治好的),而是病人某些(引发疾病的)事情没有处理好,将事情处理妥当,其病自愈。王克明所作的诊断之言无不一一验证。张子盖率军救援海州,部队中瘟疫流行。他赶赴军中,治好了几万人。张子盖准备向朝廷上表为其请功,王克明却极力推辞。 王克明学问非常好,为人好侠尚义,常奔波数千里为人治病。起初参加礼部考试,考中后,屡次担任医官。王炎做四川宣抚史,征召王克明为手下,王克明没有去。王炎很生气,弹劾王克明躲避公事,王克明被判罪贬职。后来改到翰林医痊局任职,皇帝赐予他紫衣和金鱼袋。绍兴五年去世,时年六十七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