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也。少与同郡王凌俱知名。文帝在东宫,昶为太子文学,迁中庶子。文帝践阼,徙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时都畿树木成林,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迁兖州刺史。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乃著《治论》,略依古制而合于时务者二十余篇,又著《兵书》十余篇,言奇正之用。 正始中,转在徐州,封武观亭侯,迁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豫诸军事。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乃表徙治新野,习水军于二州,广农垦殖,仓谷盈积。 嘉平初,太傅司马宣王既诛曹爽,乃奏博问大臣得失。昶陈治略五事:其一,欲祟道笃学,抑绝浮华,使国子入太学而修庠序;其二,欲用考试,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其三,欲令居官者久于其职,有治绩则就增位赐爵;其四,欲约官实禄,励以廉耻,不使与百姓争利;其五,欲绝侈靡,务崇节俭,令衣服有章,上下有叙,储谷畜帛,反民于朴。诏书褒赞。因使撰百官考课事。 二年,昶奏:“孙权流放良臣,适庶分争,可乘衅而制吴、蜀。白帝、夷陵之间,黔、巫、秭归、房陵皆在江北,可袭取也。”乃遣新城太守州泰袭巫、秭归、房陵,荆州刺史王基诣夷陵,昶诣江陵,两岸引竹絙为桥,渡水击之。贼奔南岸,凿七道并来攻。于是昶使积弩同时俱发,贼大将施绩夜遁入江陵城,追斩数百级。昶欲引致平地与合战,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使贼望见以喜之,以所获铠马甲首,驰环城以怒之,设伏兵以待之。绩果追军,与战,克之。绩遁走,斩其将钟离茂、许旻,收其甲首旗鼓珍宝器仗,振旅而还。王基、州泰皆有功。于是迁昶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进封京陵侯。甘露四年薨,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王昶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勤劝百姓劝:勉励。 B.心存朝廷存:思念。 C.习水军于二州习:熟悉。 D.上下有叙叙:次序。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入太学而修庠序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B.反民于朴使不辱于诸侯 C.使贼望见以喜之 填然鼓之 D.设伏兵以待之乐琴书以消忧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5分) (2)欲约官实禄,励以廉耻,不使与百姓争利。(3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写了传主王昶哪些功绩?请简要概括(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划线部分断句。(限画9处)(4分)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 13.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8分) 菩 萨 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咏梅 朱淑真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透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1)朱词“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一句在表达上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2)两首词都描写了早春景色,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 (1)然秦以区区之地,,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 (2)怀良辰以孤往,。(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川泽纡其骇瞩。(王勃《滕王阁序》) (4),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6),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呤·登建康赏心亭》) (7)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过零丁洋》) (8)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己亥杂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