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BD(B,3分,D,2分。A.描写环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下文主要人物的出场作铺垫;C.小说没有对左二老爷的“心理”进行直接描写;E.“好人有好报”错,左二老爷欺行霸市,算不上好人) (3)(6分)①其貌不扬,却呼风唤雨,八面威风;他长得矮小精瘦,却在桥镇能摆平一切事务,人人对他尊敬畏惧;②为人仗义,扶危济困;他不仅帮少年要回了馍钱,还给他赔不是;③聪明敏锐,能识时务;他通过听戏文和长袍客的警示辨识出县长的身份,主动金盆洗手,保全自己。(答对一点给2分) (4)(8分)①欲扬先抑,跌宕起伏;先写左二老爷其貌不扬,病秧秧的,为“抑”,再写他在桥镇叱咤风云,欺行霸市,为“扬”。②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听戏时面对长袍客的失手伤害,左二老爷却隐忍不发,这异常的表现引起了读者的兴趣。③伏笔和照应,环环相扣;五年前左二老爷对少年的仗义相助为伏笔,五年后县长的放他一马是照应;县长铁腕惩治恶霸,桥镇却依然如故是伏笔,结尾的信笺是照应。④意外与巧合,波澜起伏。五年前软弱无依的卖馍少年,如今居然为一县之长,为意外;恰好管辖桥镇,专治左二老爷这样的恶霸,为巧合:正是这样安排,才使故事跌宕起伏,精彩动人。(答出一点并分析,给3分。不结合文本分析酌情扣分。) 12.(1)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E项分析全面准确,得3分。D项分析正确,得2分。A项“其地位和声望使商务印书馆在政权更迭的年代里能够很好地生存”的说法欠严谨,得1分。B项说法错误,康有为大加赞誉的是严复和林纾,而不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二人的书。C项说法错误,原文有“1949年之前”的时间限定。 (2))①引出下文对张元济潸然泪下的场景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商务印书馆化为灰烬的痛心。 ②渲染了一种悲壮氛围,体现了张元济复兴商务印书馆的难度、决心和贡献之大。 ③表现日军焚毁商务印书馆的险恶用心,突出馆在中国文化教育界的重要地位。(每点2分) (3)①使商务印书馆由一个印刷为主的小作坊成为解放前中国最重要的教材出版机构,为奠定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作出了贡献。 ②建立涵芬楼,搜罗旧书,经过20年谋划,收藏的古籍善本在全国首屈一指;在此基础上还建成了向公众开放的东方图书馆。 ③整理古籍,由他亲自选择版本、整理校勘后付印的《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得到了民国学术界、出版界的极高推崇。 ④引进西学,严复的译著和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大多是在张元济主持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⑤张元济的经营理念和谨慎操持使商务印书馆在半个世纪的风雨中得以生存发展。(答对1点得1分,2点得2分,3点得4分,4点得6分) (4))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其经营理念为“文化本位”和“在商言商”,做到了“义”与“利”相结合。他秉持普及教育、开启民智、传承文化之思想,以出版为阵地,引进西学,整理古籍,为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不讳谈“利”字,使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得到了经济上的保障,成为解放前中国最大的出版企业。(4分) 这种做法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出版社要“义”字当头,要有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事实上,真正的好书还是有市场需求的。企业考虑赢利很正常,因为“利”能保障其正常运转和发展。但不应只考虑“利”,不能唯利是图,而应义利兼顾,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这样企业才能健康发展,社会也会更加美好。(4分) 13.答案:C;答案解析: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如数家珍: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14.答案: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B中途易辙,去掉“是”。C、成分残缺,去掉“由于”。D、“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并列不当。 15. B:⑥总起话题,③承接解释,⑤①④关系密切,是总说与举例的关系。 16.【参考答案】(答对一空得1分,答对两空得3分,答对三空得5分) ①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②大颅榄树的种子要靠渡渡鸟的肠胃软化才能发芽 ③如果被证实,大颅榄树灭绝的疑团就可以解开。 17.参考答案: ① ② 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