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高中语文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6)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2-02 09:14
16.B(本末:原委,始末)
17.C(C.焉: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可不译。A.之:结构助词,的/动词,往,引申为“到达,得到”。B.也: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语气助词,表句中停顿。D.以:连词,而来,表目的/连词,而,表修饰)
18.B(“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错,文中是指在对功、罪的看法有“疑”时,不能妄下判断,要秉行“忠厚”原则)
19.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   
评分标准:共3分。每错断、漏断1处扣0.5分,扣完为止。
20.①然而为什么还要做到赏罚忠厚到极点,用什么来解释它呢?
②因此,处罚的时候,宁可从轻处罚而不能处罚过重;奖赏的时候,宁可从重奖赏而不能错失奖赏。
评分标准:①共3分。所以(为什么,……的原因)、至(极点,最高表现)、何以(用什么),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②共4分。于是(因此),刑(处罚),宁(宁可),薄、厚(轻、重),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
《刑赏论》参考译文:
《尚书》中记载皋陶的说法:“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可疑时,宁可从重奖赏。”解释的人(指孔安国)说:处罚有可疑时要从轻处罚,奖赏有可疑时要从重奖赏,这是赏罚忠厚的到极点啊!(但是)那些犯了大罪的人,如果处罚轻就不一定能与罪行相抵;那些功劳小的人,如果奖赏重就不一定能与功劳相称。然而为什么还要做到赏罚忠厚到极点,用什么来解释它呢?
圣人治理天下,从家庭、乡里到朝廷都有教化,来带领天下的善行,那么犯罪的人就会减少;从小事、身边的事以至国家大事都有法度,来完成天下的事业,那么立功的人就会增多。在上用圣神深邃美好的德行来做君主,在下用道德整饬清明的士人做公卿百官,君臣相互匡助来想尽天下的谋虑,通过多方面听取意见和观察事物来辨明天下事情的真假。在那个时候,人们有罪行和功劳时,官吏通过推究事情的原委来考察它的经过,通过核查事情的虚实来详知它的实情,然后把它禀告朝廷,加以惩罚、给予奖赏,那么对于功劳和过失还会有遗漏吗?然而当犯罪而加以惩罚,有功而加以奖赏时存在疑惑,凭借君臣的才能不是不足以拥有天下的智慧,凭借他们的谋虑不是不能通晓天下的道理,凭借他们的见闻不是不周知天下的故事,凭借他们官吏不是不能弄清天下的事情。然而拥有智慧却不敢认为已经真正的了解,能够详尽清楚地了解却不敢认为已经真正的洞察。一定会说,罪行有可疑而滥用刑罚,那么没有罪的人不一定能免于惩罚;功劳有可疑而没有奖赏,那么有功劳的人就不一定能得到酬报。因此,处罚的时候,宁可从轻处罚而不能处罚过重;奖赏的时候,宁可从重奖赏而不能错失奖赏。
古时施行教化来带领百姓,当他们有罪的时候,像这样宽恕他们;古时制定法度来引导百姓,当他们没有功劳的时候,像这样给以厚赏。可以说是尽力行善去爱护他们,尽力行道去接纳外物,不是忠厚到极点能这样吗?皋陶因此被舜称道,舜因此治理好天下。所以惩罚不一定要明察他的罪行;奖赏不一定要厚赏他的功劳,天下的百姓已经被他的忠心所教化,被他的仁厚所折服了。所以说:“与其错杀没有罪过的人,宁可犯不合常法的过失,不事杀戮的德行与民心相合。”圣人的品德施于百姓,不在于其他(而在于忠厚)啊。
到了周朝统治的时候,也制定了三宥三赦的法令,不敢决断有怀疑的事情,等到国家治理成功了,则忠直仁厚的教化推行到牛羊甚至草木。汉文帝也推行这一主张来减轻刑罚,随着它的推广,民风也回归仁厚了。推行的力度有轻重,而它的成效有大小,像这样的话,《尚书》中的观点难道是没有根据的吗?
21.幽静。清泉白石被云雾缭绕,僧人独自走在长满松树的小径上,树林的空隙偶尔可见白云在飘移,描写了环境的“幽”;樵夫间相互应答,鸟被落叶的声音惊起,衬托了环境的“静”。
评分标准:共3分。答出特点得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得2分。(如回答“冷寂”“寂静”“清幽”等,言之成理亦可)
22.①“忽”:忽然,有出人意料之意。到了层崖峭壁间,突然传来的钟声使本觉无路可走的诗人又有了希望,传达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②“出”:飘出,传出。既写出了钟声的悠扬,又衬托出山林的静谧。经久不息的钟声从深藏在翠色千重的山林的寺院中传出,表达了诗人向往山林自由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1点得2分(意思的理解1分,作用和情感分析1分)。
2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评分标准:共1分。写出一条即得1分,自行乱编造不给分。
24.“刑过不避大臣”体现了法家坚持法律公平,消除特权的法制观;“刑不上大夫”体现了儒家对士人尊严、气节的尊重、勉励的观念。
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对一个观点的理解,得2分,要言之成理、表述明确。
《有度》(节选)参考译文:
所以说……法律不会迎合权贵,墨线不会屈从歪木,法律所制裁的,即使是智者也推辞不了,即使是勇者也不敢争辩。惩罚罪过不回避权贵大臣,奖赏善行不会遗漏百姓。
25.⑴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⑵风急天高猿啸哀  无边落木萧萧下
⑶兴尽悲来  识盈虚之有数    ⑷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⑸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
评分标准:共6分。每小题2分,每空1分,有错、漏、增字,该空不得分;只选做3小题,如超过3题,则取前3题计分。
四、作文(60分)
26.评分标准:参照浙江省201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