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答B得3分,答D得2分,答A得1分,答C、E不给分。(A李致宁送给老安画,不是为了酬谢,应是感谢;C年轻人认为老安是被人家骗了,不是惋惜兰花没有卖到好价钱;E兰花不是线索,作者也不是为了讽刺老安咎由自取) (2)暗示了山民憨厚朴实性格形成的原因;为下文展开关于兰花的故事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环境之静、喜好之雅与后文唯钱之俗对比强烈。(每点2分) (3)小说中的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又财迷心窍的农民形象。(2分)他热爱生活,热爱青山绿水,喜爱花花草草;他憨厚朴实,待人热情,慨然地送给画家兰花;他财迷心窍,当听到送给画家的兰花值钱时,认为自己被骗,破口大骂,逐渐失去了曾经的朴实。(4分) (4)作者如此安排,一是生动地刻画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使人物形象更真实可感,①②两处写出了老安得知兰花很值钱时内心很震惊,③④两处写出了老安内心对画家的愤怒,⑤⑥写出了老安内心的懊悔;(4分)二是讽刺了当今时代人们一切向钱看,将真与善的美德抛之脑后;(2分)三是与前文老安的真与善形成对比,加强了讽刺效果。(2分) 12.(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A项分析全面准确,得3分。C项分析正确,得2分。E项“其地位和声望使商务印书馆在政权更迭的年代里能够很好地生存”的说法欠严谨,得1分。B项说法错误,康有为大加赞誉的是严复和林纾,而不是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这二人的书。D项说法错误,原文有“1949年之前”的时间限定。) (2) ①引出下文对张元济潸然泪下的场景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商务印书馆化为灰烬的痛心。[来源:学科网] ②渲染了一种悲壮氛围,体现了张元济复兴商务印书馆的难度、决心和贡献之大。 ③表现日军焚毁商务印书馆的险恶用心,突出该馆在中国文化教育界的重要地位。 (每点2分) (3) ①使商务印书馆由一个印刷为主的小作坊成为解放前中国最重要的教材出版机构,为奠定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作出了贡献。 ②建立涵芬楼,搜罗旧书,经过20年谋划,收藏的古籍善本在全国首屈一指;在此基础上还建成了向公众开放的东方图书馆。 ③整理古籍,由他亲自选择版本、整理校勘后付印的《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得到了民国学术界、出版界的极高推崇。 ④引进西学,严复的译著和林纾翻译的外国小说,大多是在张元济主持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⑤张元济的经营理念和谨慎操持使商务印书馆在半个世纪的风雨中得以生存发展。 (答对1点得1分,2点得2分,3点得4分,4点得6分) (4) 这种做法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出版社要“义”字当头,要有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事实上,真正的好书还是有市场需求的。企业考虑赢利很正常,因为“利”能保障其正常运转和发展。但不应只考虑“利”,不能唯利是图,而应义利兼顾,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这样企业才能健康发展,社会也会更加美好。(4分) 13.C 【答案】第一空:不可名状,指不能用言语形容,着重于强调复杂与深沉;不可思议,指不能想象与理解,着重于强调奇特与神秘。忧伤是人类基本的情感,没有什么奇特神秘之处。第二空:不约而同与不谋而合,字典的解释都是“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的见解和行动完全一致”。但具体运用上,不约而同偏行动,不谋而合偏见解;不约而同做状语,不谋而合做谓语。第三空:不拘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和方式,强调要多样化,褒义;不拘小节,指不为无关紧要的琐事所束缚,中性,现在多贬义。 14.D 【答案】A项成分赘余造成搭配不当,展现了……表明了……的主语不应该是“世界互联网大会”,而是“中国举办……大会”这件事。所以应删除“在”与“的”。B项主语残缺,“成为……项目”的,不应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而是大运河。C项语序不当,“造福农民、惠及农村、强化农业”逻辑顺序不对,应是“强化农业、惠及农村、造福农民”。 15.B(A项,与上下文都不能衔接;C项,与下文(转折关系)无法衔接;D项,句意无法与下文衔接。) 16.①经济发展能带来生活便利②但它对幸福的贡献是递减的③它所带来的幸福感就会降低(减弱)。(①处,要注意论述的对象、后文的例举;②处,要注意表转折的关联词、综合上下文内容;③处,要注意“即”字、表转折的“而”字,以及上下文意思。答对一处给2分,答对两处给3分,三处全对给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