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B)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D(品味:仔细体会,玩味;品评:评论高下、优劣。规律:事物之间内在的稳定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一般是非人为规定的;规则:规律,法则,一般为人为规定的。装扮:打扮,规模可大可小;装点:装饰点缀,一般规模不大) 2.C(Atiǎo 3.B(据陈述对象前后一致的原则,承接上文陈述对象“竹竿”,选用“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更合理;据表述内容前后照应的原则,“翠绿的底色上布满了花纹”指的是“竹节长满了白斑”,故用“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更合理) 4.C(A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丰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后面不能带宾语。B不约而同:事先没有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用作状语。C呼之欲出: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D一家之言: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术论述,也泛指一个学派或个人的理论、说法) 5.B(A不合逻辑,删除“和报纸”。C成分残缺,在“同等待遇”后加“等目标”。D句式杂糅,应删掉“来实现”) 二、(9分,每小题3分) 6.C(ABD均为部分内容的概括,B的后半句也偏离主旨) 7.B(对其中要素的“适度”运用) 8.D(原文是“常对次要的、细小的情节省略或简单概括”) 三、(12分,每小题3分) 9.C(应:响应) 10.A(连词,表承接。B介词,从\介词,在。C介词,按\连词,表目的。D连词,和\介词,跟) 11.D 12.B(“未曾遭遇过败绩”错误。跟从源子雍讨伐葛荣时就曾兵败逃奔邺城) 四、(24分) 13.(1)(尧雄)又认为我们兵少力弱,孤军冒进,如果全力进攻颍川,一定会很容易就能攻破。(4分。“谓”“独进”“悉力”“指掌”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宇文贵率领上千士兵背靠城池,摆下军阵,与尧雄交战,他的马被流矢射中,他便持短兵器步行着与敌人战斗。(4分。“背”“中”“陈”“步斗”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1)写出了诗人当年不分昼夜奋力抗金的情形,透露出无比振奋的心情。(2分)与下阙中的闲居生活形成对比以助抒情。(2分) (2)这是作者的激愤(自嘲)之语,“平章风月,弹压江山”本是闲人闲事,在作者眼中却成了另一种“功名”,(2分)表达了作者对当局错失收复时机的不满和自己闲居田园、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2分) 15.(1)不义而富且贵 (2)其间旦暮闻何物 (3)寄蜉蝣于天地 五、(12分) 16.答案示例: 正如一场春雨复苏了整片草地一样,一首诗歌唤起了我对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 正如一条小溪活跃了一幅山景一样,一篇美文引发了我对艰难险阻的无穷斗志。 (4分。句式一致2分,比喻手法2分) 17.①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赣菜文化 18.答案示例: ①一路走来,斜斜的夕阳总是相伴在身旁,青石铺就的小街道上,景色被淡淡的夕阳轻轻镀染上一层浅黄,仿佛记取了岁月的印痕,在岁时光中静静地流淌。 ②斜斜的夕阳把街道铺成温柔的金黄,脚下的青石板路也染上了一层晕黄,树木在微风中泛着金光,就连人们轻声细语的问答也是一派暖洋洋的金黄。 (内容2分,意境相符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