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解析】B项“孩子们的淳朴善良正是李茂多年来不忍放弃乡村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表述绝对化;A项“倒叙”错误,应为“插叙”;D项“流露出他为自己放弃疏通关系的草率决定而后悔的心理”分析不当。 (2)①突出了夏日炽热灼人、稻谷成熟待收的季节特点;②表现李茂在工作之余还要冒着酷热收割稻谷的艰辛,烘托了李茂在各种生活压力下内心的焦灼不安;③为后文写李茂因为心疼妻子以及想要按时赶回学校而不得已请学生帮忙等情节作铺垫。(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热爱教育(爱岗敬业,执着于教育事业):扎根乡村教育二十多年,虽然一直未能转正也不愿离开学校和学生,始终坚守民师岗位;教学能力过硬,每次都被推荐为转正人选。②体谅妻子:面对妻子的埋怨和不理解,他陪着笑脸缓和气氛;心疼妻子劳作辛苦而强忍愤怒。③爱护学生:听到妻子挖苦学生,他陡然生气;担心学生们功课紧张、休息短暂而不忍心请他们帮忙。④自尊,正直:不愿意为转正而疏通关系打点评委,宁可听天由命。(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 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①情节结构上,照应标题及前文写到的“班车”,使小说首尾呼应,情节紧凑,结构完整。②人物形象塑造上,用脑海中浮现的恍惚画面代替激愤痛苦的语言行动,更能突出主人公梦想落空的失望和无助,增强了人物的悲剧性。③主题上,画面揭示了手握车票却上不了班车、坚守岗位却被剥夺转正资格甚至教书权利的反常现象,批判了社会的不公和命运的残酷,深化了主题;④艺术手法上,用“呼啸而去的班车”象征最后一次转正机会,用“皱巴巴的过期车票”象征主人公因年龄超限而错失的转正资格,形象生动,耐人寻味。(8分;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2. (1)BE(A项3分,E项2分)(A“还希望做‘中国籍的世界之莺’”在文中并无根据。 D“她的学生们的精彩演唱,拉近了当地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错,原文说的是“大师用她的真诚、热忱,奋力拉近了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C依据原文可知,“身材娇小瘦弱”与“在运气、换气、发声上十分讲究科学”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另外,“从而使她原本干涩的声音经过训练变得干净漂亮”也不对,原文说的是接受周小燕指导的宁波大学的教师。) (2)①交代周小燕年轻时在歌唱上的突出成就;②写出了周小燕被誉为“中国之莺”的原因;③为下文介绍周小燕在歌唱及教育上的成就做铺垫。(每点2分) (3)①她努力开拓,呕心沥血地探索美声唱法与中国语言、中国风格及中国传统歌唱美学有机结合了新路子;②新中国成立以来,周小燕培养了无数声乐人才;③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巡回讲学并举办“教学音乐会”,开展“形象化教学;④用她的真诚、热诚,奋力拉近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4)①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周小燕将自己的声乐艺术实践植根于国家民族艺术的沃土之中,休戚相关,荣辱与共。②源于创新精神,周小燕努力探索美声唱法与中国传统歌唱美学有机结合的新路子,终于开辟出声乐艺术的一片新天地。③源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周小燕为声乐艺术付出的心血和辛苦高于常人,她的收获也就比常人要丰厚。④源于高尚的道德品质,周小燕用心歌唱、潜心教育,师品、艺品和人品高尚,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可。(每点2分,答到相关大意酌情给分) 13.C 14.A 15.B 16.①目录之学 17.该标志图案由阿拉伯数字“1”和 “8”组成一只飞鸟的形象,(2分)左边的“1” 化身为鸟头和鸟身,右边的“8”化为两翼,(1分) “18”代表着成人的年龄界限,(1分)飞鸟象征青年的羽翼长成,成为成年公民,可以独立翱翔于社会的天空。(2分)【解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图标题,此类试题一般通过分析图标中的文字、数字、字母的组合和线条、图形的变化来推出其包含的寓意 18.材料中的三种“精神”是:艰苦努力,执着探索;团结协作,淡泊名利;荣誉越多,责任越大。就其中一点来写就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