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D(“与”应为“予”) 2.A(“透露”,显露;“流露”,指意思、感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喻”,是通晓、明白的意思;“寓”,是寄寓。“消磨”,指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消耗”,多指精神、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而渐渐减少) 3.B(“吃得准、悟得深、讲得透”即指判断准确、理解深刻、讲解透彻,属递进关系。“三月繁花的绚烂妩媚”与下句对称协调) 4.C(A“相形见绌”意为跟他人或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和“相比”重复。B“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D“曾几何时”指时间没过多久) 5.B(A成分残缺。应在“计划生育政策”前加“对”。C表意不明。“224名”是否包括“机组人员”不明确。D不合逻辑。前面说的是“践行的好不好”,后面只说“率先垂范”)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C(A是文章的引论,非主旨。B底层文化和民间文艺影响了莫言的创作,但并不是构成小说的“最重要的内容”。D只是陈述莫言作品的特点,并未谈及高密地域文化与莫言文学的关系) 7.D(“全面完成了性格气质完全固定的生命过程”表述绝对化,原文为“基本完成”) 8.B(这不是作者因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特点)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9.B(寇:进犯,侵犯) 10.A(A连词,表修饰。B代词,他/助词,不译。C副词,就/副词,竟然。D连词,因为/介词,因) 11.C(正确标点为:诸将愕眙,不敢动。璘独率所部,横戈而出,入贼阵者数四,贼因披靡溃去。) 12.B(洛阳之战并非发生在吐蕃军队进犯时期) 四、(24分) 13.(1)马璘率领精锐骑兵追击,俘获斩杀的吐蕃军数以千计,田野上血流成河,从此威武的名声更加响亮。(“以”“由是”“益振”各1分) (2)马璘到泾州后,分头建立营堡,修理完备作战守卫的器械,多次击败吐蕃军队。(“既”“缮完”“具”各1分) (3)吴地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在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痛心”“焉”“于是”“相逐”各1分) 14.(1)“迷”,一是迷蒙:眺望远方,天色低沉,景色一片迷蒙;(2分)二是迷茫:诗人远离家乡,孤身一人,因精神无所寄托而感到迷茫。(2分) (2)抒发了作者漂泊他乡的孤独之苦和思乡之愁。(2分)首联诗人登高而望,孤独迷茫之感油然而生。颔联和颈联借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孤独之情。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2分) 15.(1)闻道有先后 (2)万里悲秋常作客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每句1分,共6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