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醴陵二中高二学业水平检测语文卷答案 1.C 2.A 3.D 4.A 5.本题可根据落脚点和语境的关系判定选项。第一组后语境"无鲨鱼,无污染"可知前头的落脚点应落在水上,选②,排除C、D,剩下A、B。第二组应先写海面"海风吹来,涛声阵阵",再写海的上空,归帆点点,海鸥围着归帆翱翔,这样落脚点落在一幅壮观的画面上,才和后语境"令人浑然忘我"相吻合,③正确,排除B,选A。 6.B(A“运用了同样的方法”无根据。C表述错误,意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没有决定作用。D原文中没有根据) 7.A(联系上下文,“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代入即可推断出) 8.C(“更重视”无依据) 9.C(使……为王) 10. A(A都是连词,表顺承,接着。B连词,来;介词,因为。C介词,趁机;介词,依靠。D副词,尚且;副词,将) 11.D(A介词,对。B介词,与“见”联合起来表被动,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译为“被”。C介词,比) 12.A(项庄不能刺杀刘邦,不能理解是因他心软,而是因为刘邦有项伯的保护) 13.(1)头发(向上)竖起来,眼眶都裂开了。(2)特意派 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复词偏义)和意外事变(故 )。 14.(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2)(3)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4)则游者众,险以远 (5)为变徴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15.以诗文相赠答 16.①“一颗心脏”指浸透着沈从文一片深情的茶峒;②以“心脏”喻指茶峒,形象表明它是沈从文的精神栖息地,它始终有着生命的律动,眼前的“一河风景”一如当年(沈从文《边城》中的景象),充满生机和活力。 17.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这个富有典型意蕴的“吊脚楼”的悠久、古朴、随岁月渐渐老去的特点。 18.有着神奇的风貌的茶峒在沈从文的笔下不仅是故乡,更是心灵的家园,精神的栖息地,它在沈老的凝望和沉默中是定格了的“边城”,它浸透着沈老对这方土地上的人们的挚爱和钟情;所以作者如是说。作用:呼应开头,强调茶峒在沈从文、作者心中的地位;过渡,总承上文(上文的结句),引出下文对茶峒人们生活的抒写。 19.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茶峒的山光风景很美,摆渡的篷船、沐浴的群鸭、汛来汛去的宜人风景等,富有诗情画意;②茶峒的人情风貌很美,暮鼓晨钟里的恬然生活、吊脚楼上男人女人、月下河滩的悠闲和喜悦等等,富有情趣和生气。 20.答案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l.(每则标语1分,共3分)要求:内容具体,符合主题,语言简洁生动,切合生活实际。 22.“应变”一题,就是“因机变化 ”之意。在多变的时代中,应变心理的储备与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在写作本文时,应审慎选择可发挥的素材,最好是与自身经验有关的,如此才能凸显题材的真实性与作者的诚恳度,如考试失利、家庭变故、人际关系的失和得等都是可以着墨的材料。取 村后又需加以剪裁铺陈,并书写自己的因应之道,内心的转折体悟,以记叙、抒情、议论兼容的笔法,由实到虚,作完整的描述,这就会是篇符合题旨、结构完整的佳作。 |